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他抢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唐河县人民医院
温县妇幼保健院
大棚结出“幸福菜”
搬迁路上的特别服务队
中国人寿发挥金融优势助力绿水青山建设
1
11 1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大棚结出“幸福菜”
 

大棚结出“幸福菜”

   “你家种的豆角出芽了没有,可不要太密了……”5月11日上午,博爱县卫生健康委驻磨头镇南十字村的第一书记吕志红又去村民的蔬菜大棚里转悠了。“蔬菜大棚关系着村民的经济收入,每个村民都很上心。其实,村民种菜都比我有经验。”吕志红说。
    磨头镇南十字村距县城13公里,村里现有788口人,耕地622亩(1亩=666.67平方米),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产业是种植、养殖等。该村最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于2020年年底实现全部脱贫。然而,让这个村实现致富,且村民增收的“诀窍”就是蔬菜大棚。
    目前,该村共有蔬菜大棚125座,占地182亩。这些大棚有的转租给了村民,有的由村集体负责,切实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蔬菜大棚项目的选择和引进也是费了一番功夫。2019年,我们考虑到要让村民实现稳定的、长期的增收,就必须有产业支持。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就是地面广,土地便于征集;交通方便,距离城区不远;我们去山东和附近村庄考察种植大棚,看到当地村民收入可观后,我们就向上级部门汇报,由政府将专项资金引用到该村,发展大棚种植。”吕志红说。
    2019年,在磨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整合专项资金60万元,在南十字村建设大棚22座,占地32亩,其中流转村民(脱贫群众)土地18亩。该项目于2019年6月建成后整体出租。脱贫群众可优先租用,普通村民也可自愿租用。想租用,且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享有贴息贷款政策,用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同时,村民们在自愿的原则下租用蔬菜大棚,剩余的大棚由村集体负责运营,村集体运营大棚的70%收入用于公益性事业支出,30%用于村里其他支出。在惠民政策的引导下,第一年就有村民承租大棚,也有村民贷款承租,收入可观。当年,村集体收入实现增收4万元,同时带动10户村民(脱贫群众)长期在此务工,30户农户在此打零工,实现增收。
    发展产业这个方案可行,给驻村工作队带来很大信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磨头镇整合资金320余万元,在南十字村集中新建大棚103座,占地150余亩,其中流转村民(脱贫群众)土地60亩;并按照之前的方案转租给村民。如今,除了租用大棚村民获得可观收入外,这些大棚还为该村提供了长期务工岗位30多个,稳定岗位平均月工资1500元,打零工的有50个~70个村民,工资平均800元/月,让众多村民在村里就能实现增收的目的。
    为了让村民能够安心种植蔬菜,驻村工作队队员想方设法,采取了多种措施。2019年,大棚刚建好,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灌溉条件,驻村工作队就筹措资金,帮助村民打了6眼灌溉井。为了让蔬菜大棚项目规范化,驻村工作队四处联系人员,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种植蔬菜,并讲解蔬菜病虫害防治知识及手把手传授蔬菜种植技术,让村民学到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种植知识。此外,驻村工作队队员还时常义务帮助村民种菜、收菜,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村民王哑巴,原来生活困难,依靠村民和亲友的接济以及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2019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王哑巴和其侄子大胆承包了大棚,到2020年共承包了6座大棚,每座大棚一年可收入10000万多元。如今,王哑巴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不会说话,但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他常用手语表示:“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是政府帮助我过上了好日子。”
    和王哑巴类似的村民,借助国家政策实现生活全面改观的还有该村的刘卫丰和妻子王红艳。前些年,因为家中有病人需要治病,经济负担重,夫妻俩只能打零工,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如今,他们享受到国家的帮扶政策,加上自己的勤劳努力,承包了14座大棚,每年的收入都在十几万元。刘卫丰说:“党的恩情比天大,我们的生活就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才变好的,我们非常感谢党和国家。”
 (王正勋 侯林峰 张友保)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