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基层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辉县市: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平舆县扎实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
家庭医生 守护您健康的朋友
温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
1
11 1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辉县市: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史德猷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一项全方位、长链条、多部门齐抓共管、持续提升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年来,辉县市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及“双安双创”工作为统领,坚持做好食品安全工程“底座”,确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
    辉县市把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专门成立了由辉县市委书记任政委、辉县市市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兼食安办主任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
    同时,辉县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辉县市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对食品安全工作高标准、严要求。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辉县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管理目标创建责任书,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创建机制,在全市22个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增设了24个副科级市场监督管理所,配设了523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构建形成了组织严密、制度完善、监管有序、措施到位、保障有力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是落实督导、考核责任。辉县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食品安全责任,高规格、高标准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统筹各部门共同参与创建活动。每月组织召开创建工作例会,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定期编发督查通报,食品安全工作在市政府目标考核分值占比达到5%以上。
    三是落实专项财政资金保障责任。辉县市将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并进行重点扶持。在2019年度下拨食品安全抽检专项经费90万元的基础上,2020年度下拨经费递增至492万元,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辉县市对全市189家生产企业、63家食品加工小作坊、4166家餐饮经营单位、3595家食品批发零售经营单位,全面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实施网格化监管,开展一对一“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辉县市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在时鲜果蔬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高毒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配设食品安全快检室,增购了食品快检设备,并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严把市场准入和准出关口。截至目前,辉县市已建成“三品一标”认证基地示范点15个。
    二是强化全程监管,着力打造创建示范亮点。辉县市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6S”标准化管理体系,遵循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创建工作思路,通过集体培训、现场指导、组织观摩等方式,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组织2777名食品生产经营者参与河南省食品安全知识软件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学习频次达1.74万人次,食品安全知识考核达标率达98%。辉县市143家食品生产企业、3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已纳入“6S”管理,24家食品生产厂家被评为“6S”管理示范单位。
    在餐饮环节,农村集体聚餐登记备案率大幅提升。辉县市参与年度健康体检的餐厨经营人员达3587人次,全市已完成1817家餐饮单位、375家单位食堂(含239家学校食堂)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S”标准化管理制度上墙率达90%以上,食品生产经营设施、设备换新率达85%以上。其中,227家“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单位在河南省“舌尖安全网”公开餐饮加工制作流程,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在流通环节,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索证索票制度。辉县市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机制,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行动,涌现出一大批“6S”管理先进示范单位,表彰了39家文明诚信经营单位。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