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医心”向党为人民 再接再厉谱新篇——写在河科大二附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成功之后
她一生只做一件事——记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艳锦
他有一个手法绝招——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生民
1
11 1 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她一生只做一件事——记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艳锦
 

她一生只做一件事
——记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艳锦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邓江海 董浩坤

今年72岁的郭艳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她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以弘扬家学、振兴中医骨伤事业之态,勤奋善思,求真务实,在治病救人的路上努力前行,佳话不断,颇有建树。

“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应该算是‘70后’!”端午节前夕,我们在河南省洛阳正骨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东花坛院区见到郭艳锦时,被她的这句话感动了。她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得家学真传,做质朴医生
    “出生即闻药香,自幼家学熏陶!”郭艳锦说。
    1949年11月,郭艳锦出生。她出身于中医正骨世家。她的祖父郭灿若、祖母高云峰、父亲郭维淮均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医骨科名医。自幼受家学熏陶的她,耳濡目染平乐郭氏正骨人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从小立志投身中医药事业,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取得大学文凭后,她跟随父亲进行临床实践,不仅深得家学真传,医者的执着和朴素的家风更是深入骨髓。
    我们了解到,多年来,郭艳锦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熟练地运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手法及中医“理、法、方、药”治疗骨伤疾病,尤其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后遗症及骨关节疾病等。她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深受患者赞誉。
    郭艳锦长期坚持从理论方面整理、总结平乐郭氏正骨的学术经验,参与多部学术专著的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项科研课题获得省级、部级科技成果奖。
    传承家学,步步登高。继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之后,2007年,郭艳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08年、2009年先后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郭艳锦兴奋地对我们说,如今,她的女儿郭马珑和女婿崔宏勋都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工作,都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郭马珑在师承平乐郭氏正骨的同时,曾多年跟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将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崔宏勋是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河南省首批中医药拔尖人才。
    辨虚实,气血论治,临床施药,精准拟方
    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郭艳锦“用药准确、拟方严谨精炼、效力神奇”是出了名的。
    在临床实践中,郭艳锦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和中医正骨传统手法治疗骨伤疾病,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在诊疗中,她观步态、看气色、察舌苔、辨虚实,从血而论。多年来,她坚持手法整复,以中药为主治伤疗疾,并自创功能锻炼方法,简单易学,不但缩短患者的病程,让患者康复较快,减少医疗费用,而且有治未病的效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伤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郭艳锦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将此病归纳为瘀滞型、痰阻型、气虚肾亏型3种类型,她明察病因,精准施药,加上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使患者气血条达,筋脉濡养,经络通畅,肌肉强健,髓充骨坚;在气虚型腰痛的治疗方面,她自拟补气壮腰汤,强调“整体辨证,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她独特的认知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达到了防病治病的效果。
    “从郭老师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她精湛的医术,更是医者的品德!”一位从大学毕业起就跟随郭艳锦学习的中年医师说。
    2010年,郭艳锦退休后被医院返聘,她不改本色,坚持坐诊,给患者不厌其烦地讲解病情和治疗知识,直到患者听懂为止。这样的老专家,不仅是年轻医师学习的榜样,更是患者的福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