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下医院各部门管理要点探析
北京康联时代医学研究院 吴天克
按照国家医保局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DRG/DIP(DRG/DIP指的是医保支付方式,DRG是按病种付费,DIP是基于DRG的原理进行的按病种点数付费,简单来说,前者是把一个病种所需要的各种诊疗服务一起打包进行付费,后者是对于诊疗中的各个因素比如诊疗项目、病种等因素根据比价效应赋予点数,然后在区域总额控制的基础上按照点数进行付费)支付改革三年内要做到全国各省份各统筹地区全覆盖,各统筹地区医疗机构全覆盖,以及病种全面覆盖(90%以上),DRG/DIP医保基金占医保基金总额达到70%以上全覆盖。 对医院而言,这意味着实施时间紧迫、贯彻改革转型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医保支付改革从原来的“项目付费”转变为同城、同质、同价的按病种付费,加速医院运营模式从收入增长为导向,向以较低成本提供较高医疗服务导向转变。医院各职能部门在DRG/DIP支付改革下也需要转变角色,转换管理重点。 医院质控办作为业务质量安全统筹管理部门,要将等级评审新标准、公立医院考核、医保考核、DRG/DIP运行管理多标融合,建立以效果、效率、效益为目标的质量科学评价体系,在保障医疗质量前提下,控制各部门各环节因质量安全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 医院医务科要开展精细化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临床学科数据分析评价,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服务结构,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培育重点优势病种,抓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探索推动日间手术诊疗,联合药学耗材管理部门做好合理用药及耗材使用监管,联合护理感控部门严格执行护理院感制度,减少各类并发症及不良事件,降低资源消耗。病案管理部门是本次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薄弱之地,医院要加大投入力度,打造编码团队,抓好病案质控,尤其是病案首页质控,提高入组率和入组准确率。 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要推动医院“大医保”管理体系的建立,做好宣传培训,抓好制度规范落实和联合监管,确保合格结算信息上传,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医保局反馈的数据信息分析和改善,做好和医保局沟通,积极组织参与医保部门协商。 医院财务运营部门要加强成本管控、病种成本核算,把控诊疗费用、记账费用、医保结算费用三者盈亏关系,分析提供最佳治疗下的成本和利益数据。绩效考核是运营指挥棒,绩效管理部门要研究梳理医保支付改革下科室能力、效率、结余、安全、发展等指数和医院阶段性改善重点实施相应绩效改革。 DRG/DIP支付改革是建立在大数据下的改革,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要确保信息收集上传质量,探索事前评估、事中提醒修正、事后反馈改善系统分析机制。 临床科室既要学会诊疗,又要学会算账,发挥主体责任,关注点从业务增长、床位规模转向病种、诊断规范、成本和收费结构管理,从病床管理转向病种管理,确立重点病种和优势病种,抓“工分”、抓诊疗技术,从多劳多得转向优劳优得。 DRG/DIP支付改革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医院良性运营发展,在疫情防控和改革面前,医院保障正常运转和推动运营转型压力叠加。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措施,精准防控,健全机制,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运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