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她留下“生命的馈赠”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陈 慧 毕佳佳
“心蕊,妈妈祝你生日快乐!你一定要坚强啊,记得要回来找妈妈啊!”8月1日,在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走廊上,心蕊的父母、哥哥及其他亲属手捧鲜花、蛋糕和漂亮的公主裙,流着泪为心蕊庆祝即将到来的9岁生日。 这是全家人和心蕊最后的告别。当天,在郑州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及郑州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心蕊的父母签署了器官捐献登记表,同意将孩子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捐献出来,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1年半前,心蕊突然出现严重呕吐,一开始妈妈还以为孩子只是吃坏了肚子,就没有太在意,结果孩子持续吐了一夜。到医院检查后,心蕊被确诊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并且属于最严重的4级胶质瘤,是罕见的儿童脑瘤,平均生存期不足1年。从此,心蕊一家开始了与病魔的斗争。 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心蕊的症状得到缓解,状态也一天天变好。然而,就在家人都以为心蕊的病情有了转机时,心蕊又出现了呕吐症状,胶质瘤再次复发,且病情进展迅速,直到无法进食,陷入昏迷状态。 在心蕊昏迷的十多天里,她的哥哥向爸爸提出了捐献妹妹器官的想法,没想到父子俩想到了一起。 一开始,父子俩担心妈妈不同意器官捐献,一直没忍心提起这事,直到心蕊病重后才跟她沟通了捐献器官的想法。没想到妈妈一直也有这样的打算,只是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结局。 三人在达成共识后,联系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经过两轮严格的脑死亡判定程序后,心蕊符合器官捐献标准。8月1日18时24分,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手术团队对心蕊进行了器官捐献手术。 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负责人蒋欣说,器官移植意义非常重大,对于受者来说,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捐献者来说,相当于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心蕊捐出的器官,将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系统,分配给有需要的患者。 “目前,河南省每年的器官捐献量有300多例,每年器官移植的总手术量在1000例左右。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器官捐献的队伍,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蒋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