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颅让患者摆脱“大脑危机”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伟博
“主任,我精神头儿可好了!谢谢!”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五病区主任栗超跃查房时,接受河南省首例不开颅后循环脑血管搭桥手术的患者老李向医务人员竖起拇指。 从2018年开始,老李多次出现脑出血、脑梗死。2022年4月,老李再次发病,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采取保守溶栓治疗后效果不佳。2022年6月,小李带着父亲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 完善各项检查后,医生发现老李右侧颈动脉已经堵塞98%,左侧椎基底动脉堵塞严重,影像学检查已基本看不到血管,颅脑后循环长期缺血,随时会威胁脑干部位,左侧颈动脉也发现动脉瘤。 老李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很大,专家团队制定了“一盘棋、分步走”的手术方案:通过颈内动脉剥脱术取出斑块,解决右侧颈动脉严重堵塞的问题;通过血管搭桥,“南水北调”,解决椎基底动脉堵塞难题;对血管瘤问题积极观察随访,必要时进行支架介入治疗。 幸运的是,老李的首次手术很顺利,专家团队从老李颈动脉里取出如成人拇指头肚般大小的斑块。术后,老李恢复得不错,一周左右就出院回家了。 一个月后,老李按照既定方案接受第二次手术治疗,改善脑后循环的血管搭桥手术。这次专家团队为老李实施不开颅枕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搭桥手术,这种手术在全国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在河南尚属首例。 最终,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经过近4小时的奋战,手术获得成功。术后,老李很快就恢复了意识,第二天就能和医生对答如流了。 据栗超跃介绍,后循环搭桥技术可用于恢复脑组织供血,缓解脑缺血症状,让此类患者尽快恢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免除长期服药之苦。此次手术也为河南治疗此类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