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析标本辨证的内涵
疏肝莫忘生麦芽
从瘀论治头痛的特点
做焦裕禄精神新时代的中医药传承人
1
11 1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瘀论治头痛的特点
 

从瘀论治头痛的特点
□汤银芳

   笔者有幸长期跟随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马云枝侍诊、学习,现将其诊治头痛所引起疾病的辨治思路进行分析、整理,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同道参考与探讨。
从瘀论治头痛
    中医学认为“久病必瘀”“初病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指出瘀血在头痛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灵枢·厥病》中有“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的文字说明。头痛究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外感以风为主,兼夹其他邪气,而致络脉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清窍失宣,发为头痛。内伤多与体质、饮食起居及情志等有关,头痛日久,可致瘀阻经络,络脉不通。另外,外伤跌扑,络脉瘀阻,亦易导致头痛。久病入络,头痛反复发作,多有瘀血。瘀血阻络型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故“瘀血阻络”必然为头痛的主要病机。目前,针对瘀血病机,现多用活血通络类、破瘀解痉类中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在治疗头痛方面,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活血通络,使脑络通畅,通则不痛,脑髓得养,荣则不痛,则痛除病安。
    瘀血头痛是常见的临床类型,形成原因有二:其一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多因跌扑损伤,头部受外力冲击,气滞血瘀,以致脑部气血不畅,络破血溢,气血凝滞,形成瘀血头痛。脑为诸阳之会,清灵之窍,一旦瘀血气滞,凝滞脑窍,或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头痛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脑部受损则出现健忘、头晕、失眠、耳鸣等症状。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脑络为瘀血凝滞,脑髓失养失荣,则形成肾虚血瘀之症状。其二为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气血滞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久病多瘀,发为头痛病情难以缓解,形成固定痛等。久病及肾,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提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的观点。
    瘀血头痛临床表现具有刺痛、钝痛、固定痛的特点,有头部外伤史或久痛不愈史,并伴有健忘、头晕、失眠、多梦、耳鸣、耳聋等症状,面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马老师辨治瘀血头痛,善用辛温通络、活血通窍之药,主张治血瘀证不能单纯用活血化瘀之品,须依据病因而施治,活血化瘀为标,求因用药为本。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
    马老师治疗头痛时,时常根据不同疾病选用不同药物,比如偏头痛多用羌活、白芍、川芎等祛风止痛;依据《本经逢原》中提出“羌活与芎芍同用,治太阴、厥阴头痛”的观点,且川芎之功效,又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诸药相合,相辅相成,瘀去风消,其痛自解。具体治法:一是紧张性头痛以柔筋缓急、调养气血为法则,方以白芍、甘草、木瓜等养阴柔筋缓急为主。肌肉紧张性头痛选用葛根、鸡血藤、桑枝、木瓜可舒筋止痛。二是外伤性头痛属于离经之血瘀结颅内,瘀而化火,引动肝阳,用桃仁、僵蚕、黄芪、泽泻、菊花、钩藤可活血祛瘀,益气利水,清热解毒,熄风解痉。三是三叉神经痛可加用知母、生石膏、焦山栀、莪术能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马老师认为,三叉神经痛多系肝风内动,肝火偏旺,胃火炽盛,逐生瘀血,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治疗以平肝熄风、清胃泻火、活血化瘀、镇惊止痛为原则。四是经期偏头痛用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可调经止痛。
    在临证时,若头痛的寒热虚实表现不明显,而以疼痛部位为主要特征,则可以头部疼痛部位为主进行辨证,亦可二者结合进行辨证。因“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太阳、少阳三阳经均上于头,足厥阴亦与督脉会于头,故三阳经及足厥阴之病均可见头痛之症状。前额痛属于阳明,方用选奇汤(出自《兰室秘藏》);后头痛属地太阳,方用防风羌活汤;两侧头痛属于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合散偏汤加减;头痛需分清寒热,临床多见为头痛而冷,伴有四肢厥冷、呕吐涎沫等症状,是为寒犯厥阴,治宜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半夏、川芎之品;亦有少数头痛而兼见烦躁易怒、口苦、便秘等症状,为肝火所致,可用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治之。马老师常用此方加藁本使药力上达头部而祛风止痛,治疗肝火头痛效果甚佳。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