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共担防艾责任 共建健康中原
一场艾滋病防治的“科普盛宴”
精准施治,全力拯救两岁患儿生命
没有“高危人群” 只有“高危行为” 性传播仍是艾滋病主要感染途径
南阳市艾防办积极组织全市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宣散风邪活血通络治疗风邪
治疗
1
11 1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精准施治,全力拯救两岁患儿生命
 

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苏淑芳 符臻臻

编者按:冷暖念民生,枝叶总关情。全省“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统筹实施多项卫生健康惠民措施,进一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专栏,全面展示河南卫生健康系统开展暖心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11月29日的郑州,阴冷的天空飘落着零星的雪花。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内,2岁的花花(化名)依偎在家人怀里,对着护士阿姨甜甜地笑着。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小宝贝在过去的十几天里,经历了重重考验……
11月16日夜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医师办公室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小儿血液肿瘤科吗?发热门诊来了一名高热10多天的2岁孩子。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血细胞非常低,肝脾大,像是血液病。按照疫情防控发热处置流程,我们已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孩子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值班医师接起电话,了解情况后立即回复:“可以,让患儿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吧!”
挂断电话后,病房里的护士立即准备病床,值班医师按照疫情防控相关流程,接收患儿及家属到病区过渡病房。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医务人员得知:10余天前,花花莫名出现发热,起初家属以为孩子感冒了,在当地诊所取口服药治疗3天后,效果差,又带花花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多次复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强力抗感染治疗1周后,花花仍反复高热,精神越来越差。由于病因不清,当地医生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诊治,并派救护车将花花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值班医生仔细查体,发现患儿精神反应差,面色苍白,颈部淋巴结肿大,双肺可闻及少许痰鸣音,腹胀,脾脏肿大平脐等。接诊医生王叨综合分析患儿病情后,初步考虑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可能性较大,但存在恶性血液病或脓毒血症的可能性。医务人员积极完善血培养、噬血指标等相关检查,发现患儿已出现重度贫血,遂赶紧纠正贫血症状,并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
入院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了,患儿被确诊为HLH。该病病程进展迅猛,如不能及时确诊,病死率较高。花花随时有生命危险,大家的心悬了起来。王叨立即指示,给予患儿抗噬血治疗,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经过一天的治疗后,患儿体温下降,血细胞回升,病情好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可是,到底是什么导致花花发生HLH呢?花花有没有恶性血液病呢?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给患儿做了骨髓穿刺术,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骨髓培养,以进一步查明病因。
抽丝剥茧,“罪魁祸首”终于浮出水面。入院第三天,化验结果出来了:在花花的骨髓细胞里发现了利士曼原虫,符合黑热病骨髓像。病因终于找到了!明确了病因,医护团队及时开展了更为精准的施治。
入院第四天,花花的血细胞大幅回升,发热次数明显减少,热峰下降。
入院第五天,花花体温正常了,血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肝脾也较之前明显回缩。
11月30日,除了肝脾需要时间慢慢回缩外,花花其他各项生命指标正常,顺利出院。
回顾花花的治疗经历,王叨语重心长地提醒:HLH是一种少见的以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症状的高炎症因子血症,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内脏型利什曼病重叠,HLH病情易遮盖利什曼病,导致临床医师极易忽视诱发HLH的基础疾病——利什曼病。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时的病原检测对于诊断尤为重要。在皮肤病灶处涂片或淋巴结、骨髓、脾脏穿刺可检出无鞭毛型的利士曼原虫有助于确诊。
患儿入院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医务人员对疾病确诊及时,诊疗方案明确,实施治疗精准,护理措施到位,最终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为寒潮来袭的郑州增添了丝丝暖意。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