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发热
治糖尿病方
慢阻肺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1
11 1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辨证治疗发热
 


□何朝伟  

    患者赵某,女,15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而就诊。
    现病史:患者因反复发热,先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次,未明确发热原因,多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肺炎、结核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住院期间给予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仍发热不止,为寻求治疗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基本情况:发热,体温为37.6摄氏度~39.0摄氏度,下午、晚上更甚;夜间烦热,不欲盖被,轻度乏力,纳食欠佳,不伴口干、口渴、咽痛;不伴恶寒、头痛、身痛、汗出,不伴咳嗽、咯痰等症状,大小便尚可,睡眠尚可;神志清,精神尚可;面部痤疮较发热前增多、发红,咽喉部轻度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舌质红、苔白,脉弦数。
    初诊:外感发热(外感风热、气阴两虚),以解表清热、益气养阴为治法。
    处方:柴胡桂枝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北柴胡30克,黄芩9克,清半夏9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青蒿20克,升麻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大枣10克。共3剂。
    用法:每天饭后服用3次,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服用200毫升。笔者嘱咐其多饮水,避风寒,禁食肉、生冷麻辣等食物。
    二诊:患者服上方后体温最高为38.3摄氏度,仍夜间烦热,食欲改善,乏力基本缓解。经询问,患者无明显不适,查看咽部轻度肿胀、充血、暗红,舌尖红、少苔,脉细数。患者发热,傍晚达到高峰,夜间发热更甚,考虑反复发热,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正虚邪恋。
    治则:益气生津,养阴透热。
    处方:竹叶石膏汤与青蒿鳖甲汤加减。淡竹叶15克,石膏60克,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清半夏9克,山药20克,知母12克,青蒿20克,醋鳖甲30克,地黄15克,牡丹皮15克,地骨皮15克,干姜6克,甘草6克。共3剂。用法同上。
    三诊:患者服药后体温最高为37.3摄氏度,夜间身热减轻,发热基本缓解,守上方减石膏30克。共5剂。每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早、晚饭后温服。
    笔者随访发现患者未再发热,无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反复发热3个月,初诊辨证以外感风热为主,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二诊考虑患者长期发热,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正虚邪恋,夜间阴盛,邪与阴争,故夜间发热为著,身热夜甚。《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热病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而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等症状,有清解余热、补益气阴、养胃止呕之功效;现代多用于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放化疗所引发的口咽食管炎、口腔溃疡、出血,以及人体多个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属于邪热上炎、气津两伤者。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养阴退热于内;青蒿苦辛性寒,其气芳香,能透伏热于外,共为君药。清代吴瑭曰:“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黄、知母养阴清热,助君药清退虚热,共为臣药;牡丹皮凉血泄热,助青蒿透热外出,为佐药;五味中药配伍,具有清热、透邪、滋阴三法并施,滋中有清,清中寓透,既透伏热,又滋补阴液,养阴而不恋邪,清热而不伤阴,标本兼顾,共奏养阴透热之功。二诊辨证为气津两伤,邪热上炎,方选竹叶石膏汤、青蒿鳖甲汤加味,共凑益气生津、养阴透热之功,方证病机对应,故能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