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宇
“中医与西医从来都不矛盾,只是双方理论基础不同,治疗方法、手段不同,观察疾病角度不一样。西医也有整体观,中医也有对症处理方法。”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谌海燕如是说。 谌海燕是一位知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要研究肿瘤和血液疾病。她在这一领域有十几年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经验。其中,主要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肿瘤内分泌等专业。 “以前,许多患者,尤其是肿瘤及血液病患者,习惯找西医治病,感觉效果不明显,直到最后才选择中医治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谌海燕认为,“过去,群众对于中西医结合疗法存在认识误区。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至今,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可以由一位医生同时进行的,比如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从用药的角度来分析,西医的药物服用方便、疗效快,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然而,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医生非常注重通过中医药手段来弥补这种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谌海燕列举了自己负责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粉防己碱等中药单体逆转乳腺癌MCF-7/TAM(人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细胞耐药的自噬机制研究”。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高发的一种乳腺癌。西医会用三苯氧胺作为主要治疗药物,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对此,我们在这项课题的前期研究中发现:粉防己碱、薯蓣皂苷、青蒿琥酯均可逆转耐三苯氧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耐药,又发现其与自噬有关。于是,该课题首次从自噬角度对其用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谌海燕带领医学团队经过反复试验与论证,证明了中药单体粉防己碱、薯蓣皂苷逆转细胞耐药与抑制自噬及增强凋亡有关。 经过该项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琥酯逆转耐药与自噬关系不大,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这一项研究成果,不仅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的新药研发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还用事实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并利用中药单体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减轻经济负担。 “这是我们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初心,也需要我们不断融合中西医的优势,创新思路与方法。”谌海燕虽然每天需要接诊许多门诊患者,但是对于学术研究从不懈怠。面对肿瘤和血液病这两大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她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比如同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健脾益气摄血方缓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乏力症状与线粒体功能相关性研究”,其研究目的是缓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乏力的症状。她以突出的专业能力担任了第一参与人,负责其中SDHA(植物脱氢酶)和ClpP(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基因的相关表达检测工作。不仅如此,在其他中西医结合相关课题的重要研究中,都有她埋头苦干的身影。 “许多肿瘤和血液病患者需要的是,在获得最佳治疗的同时,取得有质量的生活。”因此,谌海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出更多先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她认为:“即使有很多困难摆在面前,我们也一定会努力研究,攻克难题,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