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川
每次看病都要化验,真的有必要做吗? 想必每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就是个感冒,有必要去化验吗?我自己的身体情况,我自己清楚,直接找医务人员开一些治疗药物就行了。”其实,以自己主观意识判断自身健康状态是不科学的,同时在医学上也是不提倡的。我国医学发展至今,各项技术和检查手段已经相对成熟,各项化验检查已经可以用数据来反映病情的轻重缓急,可以发现一些看不出来的问题,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我的血液怎么比别人抽出来的颜色暗淡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血液分为动脉血液和静脉血液两种,而血液的颜色和血液所携带的氧气数量有关。通俗来讲,血液内氧气含量越高,那么血液颜色越红;相反血液内氧气含量越低,那么血液颜色就越深。动脉血液因含氧量较高而呈现出鲜红色,动脉末梢位置,比如耳垂、手指等,血液颜色呈现红色或暗红色,从而导致一些人对血液产生误解,认为血液颜色应该是红色或鲜红色的印象。而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多从肘部静脉采集,其静脉血氧饱和度相对较低,主要是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新陈代谢物质,因此血液颜色会变得比较暗淡。 为什么要抽那么多管血液? 在各种检验项目中需要的采血管是不同的,在不同试管中使用的试剂也各不相同。比如,检验人员在凝血项目检验中,采用的抗凝管内就需要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剂,这就要求血液必须采集到空管内,使得试管中抗凝剂与血液数量必须满足规定,不然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因此,患者的血液采集数量也要符合要求。 为什么要空腹采集血液? 人体在进餐时,血液中许多化学物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时进行采血,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医院检验科都会规定,需要进行血液采集的患者要在前天晚上进餐结束后禁食,第二天清晨空腹进行血液采集工作,保证患者空腹时间在10小时以上,这样使人体的各种化学物质变化相对比较平衡,此时进行血液采集才具备稳定性和精确性。 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有变化,是检验结果出错了吗? 粪便隐血试验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检查。这对消化道出血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检验指标,除了肛裂、痔疮出血等导致的隐血试验阳性之外,在试验开始之前进食含有动物血类、瘦肉类食物也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 (作者供职于濮阳广慈医院检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