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例
近年来,老年群体的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冠心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冠心病对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血管功能。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在了解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冠心病的残疾程度及复发率。 什么是老年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等,导致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缺氧所诱发的心脏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心脏血管狭窄。 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血管较为光滑,且存在一定的保护机制,不会出现斑块或者血栓。但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并且受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血管内壁会遭到破坏,血管的完整性因此被损伤,进而形成血脂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缺血,严重者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特征 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发病特征,和年轻人的发病特征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较为突出,而且临床表现相对典型,如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因为基础疾病、神经传导异常等,可能出现不典型的胸痛表现,如上臂、下颌、颈部、背部、肩部疼痛,或者不表现为疼痛而突发剑突下不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同时,老年冠心病与劳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患者快走、上楼梯、提重物时,达到一定的极限就可能出现气喘、牙痛、颈部或胳膊酸胀、心绞痛等症状。 另外,老年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心绞痛,如在夜间或者清晨时出现胸部憋闷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30分钟左右。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往往无心绞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经过心电图检查,存在严重的心脏缺血情况,容易诱发突然昏厥,甚至猝死。部分患者也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突发心脏衰竭等。 除此之外,对于年轻人来讲, 冠心病存在隐匿性;对于老年人来讲,冠心病可出现突发情况,并且病程较长,症状较多,容易和其他心脏疾病混淆。 康复训练方法 做好训练准备及热身运动:根据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征,在开展康复训练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运动量,制定完善合理的运动方案。可采用心肺运动检测仪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耗氧量峰值,调整康复运动方案。当患者在家训练时,可根据症状和疲劳指数等,再结合自身主观感受,限定合适的运动量。要做好热身运动,比如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做5分钟左右的关节灵活操。合理选择运动训练方式,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当从适宜的轻量级运动开始训练,比如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部与肩部关节、起坐、下床等,然后逐渐自行进餐、洗漱、如厕等,尽可能达到或接近发病前的生活活动度。 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有氧训练,如步行、四肢联动等,每周训练5次。如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躯体得到恢复,可开展抗阻训练(弹力带训练等),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3天。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可采用散步、快步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且配合家属给予一些被动的肢体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避免发生多种并发症。对于高龄患者,要考虑其出汗反应差、散热慢等特征。在气温或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高龄患者不宜开展运动训练。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存在一些特殊症状表现,在开展康复训练时,需要密切关注一些事项。在运动之前,应当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原则。平时缺乏运动的患者,要从轻量运动开始,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促使患者的心肺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和提升。在运动之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要避免吸烟、洗热水澡等,应当先进行5分钟~10分钟的放松恢复活动,保障四肢血液能够返回中央循环。另外,患者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在寒冷和炎热天气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运动量,减少运动强度,避免在饭后进行剧烈运动。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对其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应当强化康复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日渐成为老年患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法。 在开展康复训练时,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发病特征,做好运动准备和热身训练,确保训练有序、高效进行。 在恢复期,老年冠心病患者可采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加强心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锻炼肢体活动能力。 在康复训练中,老年冠心病要牢记注意事项,保障康复训练的效果,使自身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