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
胰腺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被发现、确诊后治疗方法有限等,导致预后极差,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因此,正确认识、预防胰腺癌刻不容缓。 发病原因 吸烟、家族遗传、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等,均可诱发胰腺癌。 吸烟: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吸烟。这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实,吸烟与胰腺癌有关,且患上胰腺癌的风险随着吸烟持续时间和每天吸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吸烟者的发病风险几乎是非吸烟者的2倍。 家族遗传:据统计,5%~1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家族性胰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9倍。当家族中有2名以上的一级亲属患有胰腺癌时,这种风险会翻一番;有3名以上的一级胰腺癌亲属时,这个风险甚至会上升32倍。某些遗传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也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年龄增长:胰腺癌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并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胰腺癌很少在55岁之前发病,发病率最高(超过一半)的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常被定义为“老年人的疾病”。 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明显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食用红肉(特别是在高温下烹饪过的)、精加工肉类、高胆固醇食品、油炸食品和其他含有亚硝胺的食物,都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这与保存加工肉类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类致癌物有关。在胰腺癌患者中,低肉食者及素食者比高肉食者死亡率低。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患胰腺癌之前有长达30年~40年的胰腺炎病史,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转变为慢性疾病,反复炎症可以引起胰腺损伤,导致胰腺功能减退和胰腺纤维化,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胰腺囊性肿瘤是一大类疾病,部分种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恶变。因此,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合并胰腺癌可能性增加,尤其是那些体积较大的囊性肿瘤,恶变风险较大。 常见症状 胰腺癌早期阶段通常症状不明显,患者难以第一时间发现,而在肿瘤进展后逐步出现的也是一些常见症状,例如腹痛、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厌食症、体重减轻、进食饱腹感、不太常见的症状(如抑郁)等。胰腺癌晚期阶段还面临着代谢改变,恶性肿瘤造成的厌食情绪,以及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障碍引起患者的肌肉质量下降。因此,胰腺癌患者体重减轻现象非常显著。 诊断手段 胰腺位于身体深处,在检查时很难触及。胰腺癌早期阶段引起的症状模糊不清,临床上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相似(如体重减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疲劳、上腹部或背部疼痛等),因此早期诊断极易被延误。 腹部B超可以发现胰腺病灶,是一种无创伤、经济性良好的筛查手段。同时,CT(计算机层析成像)增强检查有利于诊断腹膜转移,以及肝脏、肺等远处转移,是肿瘤的分期及预测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检查手段。 病理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往往因为创伤较大,病理来源有限。超声内镜(EUS)是使用超声内窥镜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可以对胰腺周围显示高分辨率图像。EUS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特别适合2厘米以下的病变。 胰腺癌诊断除了病理诊断外,还有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是CA19-9(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但是CA19-9也可以在胰腺以外的肝胆、胃肠道良性疾病(如胆道感染、炎症或梗阻)中表达,因此CA19-9升高并不一定表明患有胰腺癌。监测血清CA19-9水平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评估手术切除效果或预测复发。 预防措施 对于胰腺癌,早期预防至关重要。而更好地了解病因和识别风险因素,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预防更是重中之重。戒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治疗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控制血糖等,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措施。 戒烟是预防胰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2009年一项欧洲研究表明,吸烟人群在戒烟5年后,患病风险就会降到非吸烟者的水平。吸烟减少,特别是男性吸烟减少,被广泛地认为是发达国家胰腺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较早时间就开始实施烟草控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胰腺癌的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胰腺癌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进食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和坚果,可以显著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笔者建议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精加工的肉类、高胆固醇食品、油炸食品等富含亚硝胺的食物。 2011年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约12%的胰腺癌归因于肥胖。体育锻炼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是预防因肥胖诱发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措施。 积极治疗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等疾病,可以降低胰腺癌的患病风险。胰腺炎患者,特别是慢性或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持续炎症会造成胰腺损伤,胰腺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有一部分可能恶变,患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加。 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是诱发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异常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细胞变异,也会诱发胰腺癌。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