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四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九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十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杏林
 
第十二版:杏林
 上一版  
清明节气话养生
辛夷
芝麻芳香冠百谷
春季怎样养肺
中医如何调理痛经
1
11 1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清明节气话养生
 

□吕沛宛 于金融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在第一个5天的时候,梧桐花开始盛开;在第二个5天的时候田鼠因为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在第三个5天的时候,彩虹出现,彩虹为阴阳交会之气,日穿雨影,则“虹见”。那么,清明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起居养生
    清明时节,阳气超过阴气,开始占据上风,春之木气达到最盛,所以清明节气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且天空时晴、时雨。俗话说:“二月、八月乱穿衣。”人们要依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不可骤然脱衣,外出时应准备一件可以随时穿脱的外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感冒。
    另外,在我国北方,气温迅速升高,昼夜温差较大,且多风干燥。这种天气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导致多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包括现在的甲流(甲型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中医将这些称为“春瘟”。因此,清明时节我们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春瘟”。
    预防此类疾病的具体方法是:居室注意通风,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戴口罩;少吃油炸食物;少吃虾、羊肉等热性食物;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清明节气前后。清明时节百花齐放,空气中的花粉增多,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因此,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尽量不要去公园等植物较多的地方,若一定要外出,也应戴好口罩,减少与花粉接触;出行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
饮食养生
    春季与肝脏相应,此时人体内的肝气处于极其旺盛状态。肝气生发太过容易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火过于旺盛,易造成情绪失调及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避免补肝过度是清明时节养生的重点。
    在饮食方面,人们要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并且清淡饮食,可以多吃莴笋、韭菜、荠菜、白菜、萝卜、菠菜、芹菜、山药、苹果、荸荠等。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女子以肝为本。”女性可多食用枸杞子、大枣、豆制品、动物血、银耳等食物,以养肝血。
    另外,有慢性疾病者要忌口,少食发物。发物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宿疾)。
    清明时节,人体阳气向外疏发,内外阴阳平衡不稳定,气血运行波动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们此时若过多摄入了不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另外,体寒者不要食用螃蟹、蚌肉等寒性食品,体热者慎食鱼、虾、飞禽类和热性肉类。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水较多,经常被湿雾笼罩。此时湿气萦绕,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常会感到体倦疲乏、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大便溏稀的情况。人们如果有湿邪困阻、湿郁气滞的症状,可适当吃辛香类食物和豆类食物,如香菜、荆芥、陈皮、大豆、扁豆等,有芳香醒脾、健脾祛湿、行气消滞的功效;同时,应少食生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清明时节膳食推荐
    荠菜豆腐羹
    材料:荠菜75克,豆腐100克,干香菇10克,竹笋10克,胡萝卜15克,盐、香油、淀粉适量。
    做法:将荠菜洗净,切末;豆腐切丁;干香菇泡发,切丁;胡萝卜、竹笋洗净,切丁,和香菇丁一起焯水;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所有材料,再次煮沸后加入盐、香油、淀粉即可。
    功效:荠菜能顺应春之木属性,促进肝气生发,使肝血旺盛、养睛明目。
    口蘑炒白菜
    材料:白菜250克,口蘑100克,酱油、白糖、盐、鸡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白菜洗净并切成3厘米的小段,口蘑洗净并切成两半;起锅烧油,将白菜段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白糖、盐放入锅内,炒熟后,放入鸡精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此菜能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
茶饮养生
    因清明时节多雨水,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常感到湿困、四肢麻痹,所以养生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增补,以养肝舒筋为主。
清明时节茶饮推荐
    山药决明子荷叶饮
    春季养肝,平素肝阴虚者,由于此时肝气生发,易出现阳气上亢,引起血压升高。
    做法:将30克荷叶、15克决明子、60克山药大火煮沸后,小火煎30分钟,过滤留汁,早晚温服。
    山药决明子荷叶饮可补益肝肾、滋润血脉、降血压。
    补肾舒筋茶
    若老年人肝肾不足、阴血虚弱,舌红少苔,出现步履无力、腰膝酸痛等症状,可用石斛、牛膝、木瓜各15克,枸杞子30克,菟丝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补肝肾、舒筋脉的功效。
    清肝养阴明目茶
    做法:将10克枸杞子、3克菊花、20克决明子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
    此茶一般可冲泡3次~5次,具有降压降脂的作用,但脾胃虚弱者勿用。
情志养生
    立春之后,人体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此时人们如果不注重调理情志,而使七情不畅,则会影响肝脏疏泄和阳气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
    肝火旺盛会影响血管、脑、心、肾等,导致高血压病、心脏病。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中风的概率也会增加。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按时服药,并避免做负重活动。
    因此,清明时节,人们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使心情舒畅,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宽以待人,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作者均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