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丽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阴道出血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应该在6周内自然结束,如果出血量过多或时间过长,则需要及时治疗。
常见原因
临床上,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胎盘未完全剥离。在分娩结束后,胎盘会从子宫壁上剥离,但如果胎盘未完全剥离,则会导致产后出血。第二,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控制出血量,如果收缩不良,会导致子宫出血。第三,产后感染。在分娩过程中,生殖道易受细菌感染,如果感染波及子宫,则会导致出血。第四,子宫破裂。子宫破裂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常见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的常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子宫收缩。发生产后出血后可以给予药物,增加子宫收缩。常用的药物包括催产素、前列腺素等,加强子宫收缩,来控制出血。第二是手术治疗。当药物无效时,医生可能会采用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包括刮宫、切除子宫等。第三是输血。产后出血严重的患者,可用输血来补充失血量,以维持身体功能;第四是一定要好好休息。孕妇产后要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预防方法
首先,在产前,孕妇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异位妊娠、前置胎盘等常见的产前并发症,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其次,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产妇子宫壁已经破裂或者宫颈、阴道有损伤,医生评估后,可以选择剖宫产分娩。如果是自行分娩,分娩时,医生应该适当降低催产素的使用量,确保羊膜完整、胎儿下降速度合适、分娩过程顺利。在分娩过程中保证产妇充分休息和营养补充,以预防产后出血。最后,产妇及家属要学习正确的产后护理。
如产后1小时内,医生会教会产妇如何牢固对位,将子宫回缩并固定在骨盆里。同时还要进行按摩,加速子宫的收缩,使子宫能够更快回缩,减少出血量。另外,产妇还要休息调养。产妇在分娩后应及早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和营养摄入,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妇在分娩后,应注意避免感染和过度疲劳等不良影响,如有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同时,预防产后出血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宣教和保健工作,对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孕娠。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尽可能到有条件的医院待产。在后期康复过程中,产妇应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供职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