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心脏起搏器的风险吗
□吴聪聪
心脏作为人们身体的发动机,它以约70次/分的频率在人体中不停地跳动。心脏除了拥有4个房间4个门(左右心房、左右心室)、自身的水路(冠状动脉)外,还有电路(心脏传导系统)。如果水路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药物球囊,及心脏搭桥术得以治疗;如果电路出现问题,即心脏的主导节律点的自律性及传导系统出现异常时,会出现心室率过慢、心搏骤停等,如不及时救治,会严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此种情况用药效果欠佳,首选治疗方法是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的作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主要用于根治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等。心脏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等。
使用人群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适应征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有症状(有客观证据),心率缓慢(低于正常心率)伴有临床症状,如晕厥、轻度头痛、眩晕、脑供血不足所致的意识障碍、乏力、运动耐量下降、低血压、胸闷不适或心力衰竭。
植入风险
术中 术中可能出现气胸、感染、心脏穿孔等。患者在术前,了解手术方式、方法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注意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并且放松心情。术中不要随意乱动及剧烈咳嗽,如果不能忍受及时与医生沟通。
术后 术后可能出现囊袋血肿、电极脱位等。术后需要用盐袋压迫6小时,平躺24小时,24小时后可缓慢起身,避免起身过快引发头部不适。术后1周避免术侧肢体用力牵拉、上抬、侧躺等;尽量穿开衫衣服,以减少因手臂上抬导致起搏器摩擦。
生活中 可能出现受电磁干扰。根据植入电极种类不同受影响电磁干扰源不同,现多植入双极导线,生活中应避免使用电磁炉、电弧焊等;随身携带永久起搏器卡,在乘坐火车、高铁、飞机前安检时,避免金属探测器探查;如植入非抗核磁起搏器应避免行磁共振检查,如植入抗核磁起搏器在检查前应提前咨询医生。除此之外,电视、高频无线电、雷达、微波炉、收音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等对心脏起搏器级电极导线无影响。
远期 可能出现起搏器电池耗竭。出院前,对起搏器进行程控,优化参数。双腔起搏器患者每6个月随访一次,单腔起搏器患者每年随访一次(植入后6个月内随访两次,以后每年一次)。若临近心脏起搏器电池耗竭,应至少3个月甚至1个月进行一次程控。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