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带你了解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
|
□田磊 CT(计算机层析成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主要用于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比如肿块、结节、软组织病变等。一般情况下,常规胸部CT检查难以明确占位病变的性质,但通过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病变组织,并通过病理学检测明确病变性质。穿刺需要借助影像学技术进行定位,目前比较精确的方法是同时进行CT扫描和穿刺活检,这种穿刺手段称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该检查需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穿刺时间取决于病变的大小和深度,通常为15分钟~20分钟。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主要针对经过正规抗感染治疗不吸收的肺部周围型病变、支气管镜检查难以到达、反复留痰进行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恶性肿瘤行放化疗或手术前需要明确病理类型以及晚期肺部恶性肿瘤需要动态病理检查评估等情况。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有严格要求。如果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病情较重、不能配合穿刺体位或剧烈咳嗽、高度怀疑血管病变或病灶周围有血管性病变等情况,是不建议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的。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利用CT的精确引导,使得穿刺针能够准确地穿透皮肤并进入肺部病灶进行取样。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费用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过程中,医生会首先对患者的肺部病变进行CT扫描,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其次,医生根据CT图像确定最佳的穿刺路径和穿刺点,并使用特殊的穿刺针沿着确定的路径刺入患者肺部病灶。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不断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虽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这是由于穿刺过程中损伤胸膜或肺组织引起的。气胸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出血也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或肿瘤组织时容易出现。少量的出血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大量出血会引起患者休克甚至死亡。 并不是所有的肺部病灶都适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如果患者肺部病灶太小,就无法准确的取到标本。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当肺部病灶超过1厘米时才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此外,如果肺部病灶距脏层胸膜较远,距离大于4厘米时,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增高。如果肺部病灶靠近心脏大血管,穿刺可能导致患者致死性大出血,也不建议穿刺。 少数病例穿刺路径会因为肩胛骨、肋骨等阻挡导致穿刺失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找到了癌细胞,就可以确诊肺癌。如果没有找到癌细胞,也不能完全排除肺癌,有时候需要反复穿刺或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在选择此方法前,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适应证,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