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追光而行
触手可及的爱
好好说话
橘子洲游记
摄影作品
1
11 1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追光而行
 

□崔璨 文/图

 

   我是急诊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女医生。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所以我一走进病房,就会秒变“女汉子”,走起路来一路小跑,一口气可以说很多话,吃饭更是狼吞虎咽。但是,当患者意识清醒时,他们看到的一定是我温柔的笑脸,听到的也是我慢声细语的问候。
    很多人认为,医生的心在工作多年以后会变得麻木,说起死亡,可以淡定自若。然而,你可曾知道,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我们和死神抢人的地方;你可曾知道,在每一个急诊人的眼里,即使心跳停止,也未必就是生命的终点。在患者生命的黑暗时刻,我们只有始终不放弃,才能创造奇迹。其实,在我们急诊人的心里,因为热爱,所以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一天凌晨,急诊重症监护室接诊了一位车祸外伤患者。该患者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粉碎性骨折,皮肤撕脱伤,碎掉的骨头连着肉,伤口惨不忍睹。患者被送来时,已经出现长时间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入院后,患者出现了2次心跳骤停、瞳孔散大症状。这时,全科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深静脉置管……一气呵成。患者两次心跳骤停,我们都成功帮助患者恢复了心跳。
    但让人绝望的是,心跳复苏后的患者仍然瞳孔散大、深度昏迷、血压很低……怎么办?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难题:因为患者血压很低,所以无法耐受麻醉和截肢手术。可是,如果患者不尽快截肢,止不住血,休克就难以纠正。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看着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的患者,我沉重地呼出一口气,心想如果能抓住一丝机会,就不能让生命流逝,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刚刚经历过的心跳停止吧!搏一搏,患者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患者心跳复苏后,超声评估结果是生命体征尚不稳定。能否争取到手术的机会,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也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这不仅是对我们专业技术的考验,还是心理上的“捶打”。
    此时,急诊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头部、腿部清创治疗,与扎止血同步进行。这是“疯狂”的一天,直到晚上8时,患者的血压终于稍微稳定一些,但也仅仅维持在耐受麻醉和截肢手术的边缘。“患者能顺利进行截肢手术吗?”我在等急诊外科医生的回答。
    “能!”谢超医生和麻醉科梅雷主任斩钉截铁的一个字,在带给我们信心和希望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都背上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医生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时,直面风险,担当起抢救生命的职责很可贵。你要相信,你的医生一定是最想让你活下来的那个人!
    手术结束后,我们去接患者回病房,但令人难过的是,得知患者的瞳孔再次散大,血压根本测不出来,可能已经没有希望了。这是,我对自己说:“再等等、再等等,这可能只是心跳复苏后的暂时性大脑缺氧,患者会好起来的,别放弃!别放弃!”
    感谢急诊外科的医生,因为你们的担当,为患者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剩下的工作就交给我们吧!
    手术后,我和护师张志铭守了患者整整一夜。我面临的是第二个难题:一方面是患者的头部伤口、鼻腔、胃管、大便里全部是血,凝血指标异常,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患者持续无尿,肾功能衰竭,乳酸升高,心跳随时可能再次停止,需要床旁紧急透析。可是,穿刺透析也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出血和穿刺透析,怎么抉择呢?
    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拼一次!经过治疗,患者的出血量逐渐减少。第二天凌晨4时,我跟患者家属说明了情况,患者的孩子说:“医生,就按你们的方法治疗,我们相信你们。”
    我们奋斗了一整夜,辛苦没有白费,患者所有的指标都明显改善。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在工作中,敢于担当,说不定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接下来,孙杨主任每天查房,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是连续7天无尿、创伤处大量失血,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全身水肿,我们决定继续给予患者透析治疗。
    一周后,患者终于排尿了,从最初的每小时5毫升,逐渐增加到10毫升、30毫升,肾功能逐渐得到改善。患者住院的第11天,对我来说是欢欣鼓舞的一天,因为患者的意识逐渐清醒了。紧接着,好消息接踵而来,第13天,患者成功拔管。
    致敬所有的急诊“特种兵”,因为勇于担当,所以我们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
    我是崔璨,是一个追光而行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
 (作者供职于信阳市中心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