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珂珂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侵袭脑实质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虫媒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脑电图、头颅MRI(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标本检查等来确定。其治疗分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处理。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0%~90%,多呈弥漫性慢波异常,若临床出现惊厥发作,可导致癫痫样放电。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基底核脑炎的重要方法,可以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对预后判断也有重要意义。
脑脊液标本 主要用于病毒核酸检测,亦可用于抗体检测,应尽量在病程早期或者使用药物前采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新鲜的脑脊液标本应在室温下及时送检(<2小时)。若无法及时完成检测,脑脊液标本可在2摄氏度~8摄氏度条件下储存(<48小时),或在-70摄氏度条件下长期储存。
血清标本 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抗体的测定。尽量采集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当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周~第4周采集。
其他标本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出现疱疹时,可采集疱疹液或结痂标本;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可采集鼻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出现腹泻等症状时,可采集粪便标本。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该药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其他疱疹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阿昔洛韦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因此,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并维持机体水平衡。阿昔洛韦静脉给药时间最少10天。早期及时应用阿昔洛韦,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对症支持治疗 1.止惊治疗:病毒性脑炎常伴有惊厥,惊厥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地西泮和苯巴比妥是治疗小儿惊厥的一线药物。2.降颅压:病毒性脑炎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产生头痛、呕吐,甚至脑疝。控制惊厥的发作、维持液体的平衡、积极降低颅内高压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关键。治疗药物包括甘露醇、地塞米松等。3.激素的应用:激素可抑制干扰素和抗体的形成,使病毒感染不易控制和扩散,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同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丙种球蛋白可抑制病毒复制,与抗病毒药物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力,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