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 □潘涛涛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也越来越多样化,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障。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作为一种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是很多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但多数人对于此类技术的认知不足,甚至闻所未闻。 什么是ECMO ECMO也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改良版的人工心肺机。它能够暂时替代患者心脏和肺,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情况下,减轻其心肺负担,为医务人员争取更多抢救时间。因此,也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救命神器”。 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的氧气与血液供应。根据血液回输路径不同,ECMO分为静脉到静脉(VV)与静脉到动脉(VA)两种模式:前者辅助呼吸,而后者将血液氧合以后泵回动脉,这就使得呼吸与循环这两个器官都得到辅助。 当患者的心脏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VA-ECMO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被称为生命支持系统。简单来说,ECMO就是心肺的替代,起到维持患者的血液及氧气供应,使患者的心肺部位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它是一种可以在心肺停止或衰竭的情况下替代心肺系统工作的医疗急救设备。 ECMO的作用 ECMO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帮助危重症患者实现体外循环,从而给医生赢得抢救患者的时间,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治疗。 在使用该设备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才是最重要的。接受过ECMO救治的患者肺部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期即便经过恢复仍无法恢复到完全正常,但成功经过恢复期的肺可以支撑平时正常的生理功能。 除此之外,ECMO的并发症也较为常见,如出血、感染或栓塞,且与死亡率的增高显著相关。这些并发症与基础疾病有关,也与ECMO的使用方式有关。因此,使用ECMO的时候,有明确和限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往往是多种治疗无效时才使用的方法,医疗团队会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有研究结果显示,心脏术后心力衰竭进行ECMO时间超过5天,预后不佳。而ECMO辅助呼吸功能超过2周后仍然没有好转,则有可能无改善。 ECMO治疗的疾病 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出现了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危重疾病;患者突发严重的呼吸功能衰竭,呼吸出现抑制;各种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病如重症哮喘、溺水、感染等。 ECMO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操作完毕后,待ECMO工作正常,医务人员可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并且定期翻身,在医嘱允许的情况下开展适度运动。 对ECMO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予其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ECMO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新生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与此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 固定ECMO管道位置,避免牵拉、打折、位移,确保机器正常运转,避免插管部位被污染,保证插管皮肤每日消毒更换无菌敷料。 启动ECMO治疗后,待患者出血问题及循环稳定,可开始考虑试行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联合肠外营养以保证危重患者的营养所需。 建议患者待在空气流通的房间,医务人员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患者会出现被害妄想等精神系统症状,对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疏导,做好安全防护,给予适当约束,配合镇痛镇静、抗焦虑等药物治疗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家属探视时多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能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予以其吸痰处理,做好呼吸道湿化,及时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其能顺畅呼吸。 ECMO在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其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治疗后,患者也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是当之无愧的“救命神器”! (作者供职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