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锋
心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外形像桃子,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4个腔。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为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脏会通过某些信号告诉我们“我有问题了”,心悸便是其中的一种。 很多人发生心悸时,会认为这是由疲劳、压力或紧张导致的短暂现象,从而忽视它。实际上,这可能是心脏在呼救,在报警,在告诉我们它很难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悸,以及心悸的预防和治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悸。心悸,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心慌”。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悸是一个人对自己心跳异常的感知。这种感知可能是因为心脏跳得过快、过慢,或者是不规则的跳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心悸是什么因素诱发的。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心脏因素与非心脏因素。心脏因素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非心脏因素包括生理性变化(激素变化)、情绪波动(焦虑、恐惧等)和病理性变化(发热、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非心脏系统疾病)。另外,药物因素、饮食因素也会诱发心悸。了解了心悸的诱发因素,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有病及时诊治,以免发生心悸。 出现心悸,怎么办 当频繁心悸或心悸严重时,应该及时就诊,让医生及时处理。要确诊心悸,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心悸的方法取决于其发病原因。例如,如果心悸是由于药物引起的,那么可能需要调整或更换药物;如果心悸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如果心悸是由于处于特殊时期(月经期、妊娠期等)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失所养引起的,不必紧张,过了特殊时期就好了。 预防心悸,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要预防心悸,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喝咖啡、酒过量,长期吸烟等,都可能诱发心悸。例如,过量喝咖啡或茶,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喝得太多,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和不规律。此外,烟草产品中的尼古丁也可能刺激心脏,导致心悸。 压力大和焦虑也是心悸的常见原因。平时,我们要学习减压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练瑜伽或散步,有助于平稳情绪,降低发生心悸的风险。 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很重要。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食物可能使心脏产生负担,进而诱发心悸。因此,建议均衡饮食,多摄取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 适量锻炼对心脏很有好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发生心悸的风险。要注意的是,运动不能过度,以免心脏劳累,增加发生心悸的可能性。 我们要呵护好我们的心脏,以免发生心悸。 (作者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