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四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冬至时节话养生
合理饮食 让孩子健康成长
肝功能受损患者饮食禁忌
放疗期间的饮食方法
独活
1
11 1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冬至时节话养生
 

□栗志明 郑春萍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就到了冬至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初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的时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时间的节气。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此时,因为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阴阳发展到了极致。冬至是阴气最重的一天。自冬至起,各地天气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因此,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饮食调理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的消化功能也会相应减弱。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观点。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人们消化“五谷”和“五畜”食物。所谓“蔬者疏也”,就是疏通的意思,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所以能够疏通身体内的阻塞和血脉中的凝滞。在冬季,人们适合多吃萝卜、白菜。其中,腌酸白菜等咸菜既遏制了蔬菜的生发功能,又保持了冬季的闭藏本性,符合冬季养藏的规律。
    在河南,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太守,回到家乡南阳时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冬天面黄肌瘦,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过,唤其弟子在南阳东关用羊肉、辣椒和一些具有驱寒功效的药材,煮熟捞出后剁碎,用面皮包裹其馅,包成像耳朵的形状下锅煮熟,再做成驱寒药汤让乡亲们吃。乡亲们吃后,耳朵的冻伤都治好了。此后,每逢冬至,人们便包饺子吃。
注意保暖
    《黄帝内经》指出“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中医认为,寒性凝滞、收引,易使关节僵硬,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疼痛。这启示我们,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的天气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室内,要保持适宜的室温,适度使用空调和暖气等取暖设备,不要让身体受到温差过大的刺激,影响身体健康;在室外,要注意头部、手部、颈部的保暖,例如戴手套、帽子、围巾等,以免受寒。
精神调养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人们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此时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此,人们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养闭藏之阳气,比如站桩、打坐、练八段锦等。《黄帝内经》记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冬季要保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积精全神。
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记载:“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至这一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也是心气、心火最弱的时候。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冬至前后的保健,除了注意保暖不损伤自己的阳气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健康人心火克肺金,肺和大肠相表里。因此,健康人的心气足,能正常排便;而不健康的人心气不足,就容易出现便秘症状;更有甚者不仅排便困难,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而口鼻、皮毛直接与外界接触,冬至时节也是咳嗽、感冒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平时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同时,必须外出时,还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等。
    冬至一阳生,保暖莫放松,睡眠要趁早,饺子不能少。
    (作者供职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