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四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冬至扁食鲜
雪后的乡村
8小时之外的关爱
老君山掠影
书画作品
1
11 1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冬至扁食鲜
 

□刘传俊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个明显的地标,那是无时不在引导游子回家的标志,不管走得多远,都在时刻提醒游子不要忘记家乡的风向标。地标有情感味儿,有甜蜜味儿,更有家乡味儿。只要一提起家乡的地标,我的自豪感就会在心中泛起,形成一圈圈涟漪。
    我出生在南阳,生长在南阳,长大后却离开了南阳。深造、立业、成家,如浮萍般在他乡风风雨雨漂泊了数十载。尽管这样,但是家乡的地标在我心中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我的记忆深处。南阳的地标有两个,一个是武侯祠,一个是医圣祠。这两个地方我曾不止一次前去瞻仰,前去缅怀。我每一次去,都有独特情感注满心头。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祠堂;医圣祠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以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邃而著称。武侯祠位于南阳西,医圣祠位于南阳东,都是我为之骄傲的标志,祠堂内备受世人爱戴的先贤,其人格魅力、精神品质令后人敬仰。诸葛亮和张仲景的故事,被历代人称赞、流传不衰。
    我小时候嘴馋,只要是与吃相关,都非常感兴趣。水饺在南阳称为扁食。扁食清香鲜美,口感滑腻,软糯绵长,老少皆爱,让我百吃不厌。那时,看似普通的扁食,由于缺少食材,只有到了重要的节日才能吃一次,如冬至、春节等。
    冬至时节的天气格外寒冷,吃扁食是担心耳朵被冻坏,为了图个吉利、图个健康。冬至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将白萝卜切成片,煮熟了剁碎,再掺到五花肉中,滴入一些香油,加入盐、姜末、葱末、花椒水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扁食馅儿就算盘好了。
    翌日清晨,母亲一起床就用温水和面,等面醒一会儿,再用长擀杖擀扁食皮,像擀面条一样,只不过是擀得比面条还要薄。和成的面团,大概比擀面条的面团稍硬一点儿。用这种面皮包出来的扁食,有模有样,让人赏心悦目。
    我包扁食的方法是将面团切开,搓成长条状,再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子,最后擀成圆形的扁食皮。母亲擀扁食皮的做法是先将面团擀成面片儿,然后一层层折叠起来,用菜刀切成梯形。
    母亲包扁食时,将面皮轻拢在左手中,窄面的朝下,宽面的朝上,馅儿用筷子夹到窄面处,然后一卷,两端捏紧,再两头对接捏牢,包出的扁食好像竖起来的两只耳朵。在气温骤降、寒风凛冽的冬至,吃一碗热腾腾的扁食,那感受,用一个字便能概括,那就是南阳方言里的“囊”字,就是“好”的意思。
    张仲景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他曾在湖南长沙做过太守,故有“张长沙”之称谓。有一年,长沙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百姓敬爱。后来,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走到南阳白河岸边,看到很多百姓衣不蔽体,忍饥受寒,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都冻烂了。他心有不忍,顿生怜悯之情,决心要医治好冻伤的百姓。
    他回到家乡后,找他求医问药的人特别多,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心中总挂念着在白河岸边那些耳朵被冻烂的百姓。他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让随行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医棚,支起了一个大铁锅,在冬至那天为百姓舍药疗伤,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中药材一同放在大铁锅里煮,煮好后再把这些材料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下锅煮熟后分给穷苦的百姓,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浓汤。
    百姓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全身发热,血液流通顺畅,耳朵也变得暖和了。过了一段时间后,烂耳的百姓竟然痊愈了……
    关于“娇耳”的叫法,各地不同。南阳从古到今称饺子为扁食,历史悠久,有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和独一无二的地域印痕。
    今年立冬后,天气虽然冷了几天,但是后来变得很温暖。冬至节气不饶人,回暖给降温埋下了伏笔,近几日天气变得非常寒冷。阳光虽然光芒四射,但是不会像冬至前那么温暖了,冷风会往脖子里钻,不仅冻手、冻脸,还冻耳朵。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各地进入天气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这时,我想起家乡“冬至不端扁食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乡音,以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云:“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心里五味杂陈,难以言喻。
    冬至包扁食,对于游子来说,意味深长。扁食,形如元宝,饱满圆润,内容充实,味道鲜美,有发财和团圆的寓意。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前几日揣摩,冬至的早上,是吃大肉大葱馅儿的扁食,还是吃鸡蛋韭菜馅儿的扁食。思来想去,无论冬至那天包什么馅儿的扁食,都是其他食物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