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亚
科学的药品储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储存不当会引起药品性状改变,从而影响药品的疗效,甚者加快加重毒副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有效期的辨别 有效期指的是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药品质量的时间期限。 药品的有效期有两个前提条件:未开封;按规定条件储藏。 药品的有效期不等于药品使用期限,药品开封后,即使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储存,其使用期限必定比有效期短。 有效期标注方式。 1.有效期到月的可以使用到本月的最后一天。 2.有效期到日的可以使用到此日期的前一天。 3.直接标明失效日期。 4.标明有效期年限。 有限期内如何正确储存药品 储存温度 阴凉处,是指药品应该储存在不超过20摄氏度的条件下。 凉暗处,是指药品应该储存在避光并且不超过20摄氏度的条件下。 冷藏,是指药品应该储存在2摄氏度~10摄氏度。 常温(室温),是指药品应该储存在10摄氏度~30摄氏度。 储藏光线 遮光,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或者无色透明的容器。 避光,是指避免阳光直射。 密闭,是指将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要密闭保存的药物应放在玻璃瓶内,瓶口要封严,不能用纸盒储存,否则易变质 密封,是指将容器密封,防止药物受潮、风化、挥发和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是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防止空气与水分进入,造成污染。 液体制剂:开封后在室温下最长可保存约一个月,再次服用之前应检查药品性状是否发生变质,否则不可继续服用。 瓶装药品:开瓶后在6个月内使用并且在有效期内。 软膏剂:各种外用药膏类开封后一般可使用2个月~3个月,如发生出水、颗粒等变质情况,不可继续使用。 胰岛素类:开封后不需要再放入冰箱,可在室温下存放4周。 需要避光贮存的药物:液态的药物更易受光线照射影响,应避光、密闭,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 需要防潮的药品 冲剂和颗粒剂是将药物细粉添加糖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内服药,因其表面积较大,更容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正是因为这种性状,药品就特别容易受潮。 适宜冰箱冷藏储存的药品 生物制剂、血液制剂、一些有特殊标注的抗菌药物、活菌制剂、栓剂。 误区一:受潮后的药品晾晒后再使用 一些易水解的药物,因为受潮会产生很多杂质,不仅大大降低药物的药效,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受潮后水解为水杨酸,药物受潮后再晾晒,即使除去了药物中的水分,已经发生的理化性质改变也不会被逆转,不但降低了药效,而且增加了对胃肠的刺激。 误区二:所有药品都可放进冰箱冷藏 温度是影响药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冰箱是“保鲜箱”,把药放在冰箱里不易变质。但是,不是所有药品都可以放入冰箱里保存。 冷藏≠冷冻 冷藏和冷冻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些“冷藏”药品一旦被“冷冻”后,其蛋白结构发生“变性”而失效,丧失药物的作用,甚至变成“过敏原”而触发过敏反应。 (作者供职于夏邑县人民医院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