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药膳的临床研究与思考
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养
防治慢性肺部疾病 中医有妙方
1
11 1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养
 

□张丽丽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类疾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胸闷、胸骨后压榨感,以及胸部压迫感或紧绷感。
    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胸痹范畴。日常自我调养,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做好日常自我调养,可以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身体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基本病因
    冠心病多因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心阳不振、痰浊内阻而形成的。
    寒邪内侵 中医认为,寒性具有收引的作用,会遏制阳气,使得血行瘀滞,导致心脉痹阻,发为胸痹。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嗜酒可能导致脾胃损伤,进而聚湿生痰,阻遏心阳,引发胸痹。
    情志不畅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而郁怒伤肝,肝气瘀滞。气滞和痰阻均可导致气血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
    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可导致气血不足、心脉失养,形成胸痹;积劳伤阳,则可引起心肾阳微,阴寒内侵,血行涩滞,发为胸痹。
    年迈体虚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导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痹阻不畅,发为胸痹。
日常调养
    起居调养 冠心病患者适宜居住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尽量避免待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冬季,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夏季,患者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脏的功能恢复。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冠心病患者应该避免大量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适量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卷心菜、燕麦等;控制盐的摄入量,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
    调畅情志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冠心病患者应该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发怒等不良情绪;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适度运动 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适度锻炼和劳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5天左右;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过度疲劳;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保持大便通畅 冠心病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有利于大便通畅;每天定时排便,不要憋便;可以按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天枢穴等穴位,或者早晚揉腹,将两手搓热放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壁上,做环形按摩。
    总之,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冠心病患者除了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调养,还应遵照医生的指导,合理制订调养计划,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供职于泰安市中医二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