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PDF版查看  第五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恶心、呕吐的诊断与治疗
每周一练
冠心病的症状与起因
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
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后的治疗方法
1
11 1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恶心、呕吐的诊断与治疗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常为呕吐的前奏。
    呕吐是指胃或部分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呕吐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可以将进入消化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从而起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但剧烈、频繁的恶心、呕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也可能因丢失大量液体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引起胃和食管黏膜损伤及出血。长期因呕吐影响进食者,可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儿童、老年人及意识障碍者,呕吐时易发生误吸,可导致肺部感染,重者窒息。
    呕吐与反食不同。反食是指不伴有恶心、呕吐的协调动作,胃、肠内容物反流至口腔。
常见病因
    反射性呕吐 来自内脏等末梢神经传入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恶心、呕吐。
    口腔、咽喉部及消化系统疾病:口腔、咽喉部炎症,理化刺激;胃肠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门梗阻、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肝、胆、胰腺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等。
    其他系统疾病 眼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等。
    中枢性呕吐 由颅脑病变或药物等刺激呕吐中枢,使其兴奋性增加引起的呕吐。
    常见病因:颅内压增高,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及脑肿瘤等;药物或化学毒物的作用,如毛花苷C、有机磷杀虫剂、某些抗生素及抗肿瘤药物;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危象、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妊娠反应等。
    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和精神性呕吐 如梅尼埃病、晕动病、功能性胃肠疾病、癔症等。
临床特点
    前驱表现 呕吐前往往有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
    对于育龄期妇女来说,晨起呕吐可见于妊娠早期;鼻窦炎患者因脓液经鼻后孔刺激咽部,可表现为起床后恶心、呕吐;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患者晨起刷牙刺激咽喉部,易引起恶心、呕吐;夜间呕吐,可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餐后短时间内呕吐,特别是集体发病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呕吐,可能为精神性呕吐。用餐数小时后呕吐称为延迟性呕吐,提示胃动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餐后几小时内呕吐,可见于幽门梗阻。幽门梗阻所致的呕吐典型表现是呕吐量较大,呕吐宿食,呕吐后腹部症状得到改善。
    呕吐的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常以喷射性呕吐为其特点。
    呕吐物的性质 发酸、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幽门梗阻;粪臭味提示低位肠梗阻;不含胆汁说明病变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含大量胆汁提示胃内有胆汁反流或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含有大量酸性液体常提示胃酸分泌增加或有酸相关性疾病,而无酸味者可见于食管、贲门狭窄或贲门失弛缓症;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胃、十二指肠病变伴出血)常呈咖啡渣样呕吐物;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反复剧烈呕吐后呕血,应考虑有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可能性。
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 针对恶心、呕吐本身的问诊:病因或诱因,如有无饮食不当、饮酒、咽部刺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因素及外伤等;主要特点,如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是否为喷射性,呕吐物的气味、颜色及量,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相关鉴别及伴随症状:伴腹痛、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和多种原因的急性中毒;伴右上腹痛、发热、寒战、黄疸者,应考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呕吐大量隔夜宿食,提示有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瘀滞症的可能性;呕吐伴有粪臭味者,可见于低位肠梗阻;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伴眩晕、眼球震颤者,常见于前庭器官疾病;应用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及抗癌药物后呕吐,可能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育龄期女性呕吐,尤其是在早晨发生,应考虑有早孕反应的可能性。
    诊疗经过 发病以来,患者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和检查,如是否检查过血常规、尿常规、妊娠试验(生育年龄女性)、血糖、尿淀粉酶,肝肾功能,腹部X线平片,B超或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检查结果如何;治疗和用药情况,如是否用过止吐药及胃黏膜保护剂等,疗效如何。
    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问诊: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和体重变化情况等。
    其他相关病史问诊: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无类似疾病发作史,有无食管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胰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耳鼻咽喉科疾病及肿瘤病史,有无手术及外伤史。有无烟酒嗜好,女性患者的月经与婚育史,有无肿瘤家族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皮肤黏膜、营养及意识状态,眼部检查,心肺听诊,腹部检查:有无胃肠型蠕动波,腹部有无触痛,肝、胆、脾有无肿大及触痛,有无振水音及肠鸣音改变。神经系统检查:肌力及肌张力、浅反射、深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辅助检查 腹部X线检查、消化道内镜、腹部B超,腹部CT检查有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应酌情选择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
    脑脊液检查、头颅CT检查: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其他:如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尿妊娠试验等。
处理原则
    紧急处理及病因治疗
    气道保护:可协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昏迷患者应进行气道保护,避免呕吐物误吸进入呼吸道。
    胃肠减压:用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者。
    控制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时的高血压、出血伴休克时的低血压,均应给予紧急恰当的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主要用于严重呕吐丧失胃肠液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
    其他:颅内高压者可以给予脱水治疗,如用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注射呋塞米20毫克~40毫克。
    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体位。酌情控制患者的饮食,必要时禁食,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病。
    酌情进行对症治疗
    止吐:应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多潘立酮及盐酸帕洛诺司琼等。
    解痉止痛: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其他:可以采取中医药治疗。
转诊指征
    1.频繁呕吐,一般处理难以有效控制者。
    2.出现营养不良,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意识障碍者。
    3.原因不明的呕吐者。
    4.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5.考虑由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疾病引起的呕吐者。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