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辉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当这些血管受到阻塞或狭窄时,就会引发冠心病。了解冠心病的症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症状表现 心绞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通常由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引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得到缓解。 呼吸困难 活动时气促,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乏力 活动耐量下降,容易疲劳。 头晕、晕厥 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等。 咳嗽、咯血 心力衰竭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 风险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冠心病,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增加。 家族史 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更高。 高血压病 长期高血压病可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缺乏运动、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心理因素 长期心理压力过大和抑郁等,可能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预防措施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预防冠心病的建议。 控制血压和血脂 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保持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食品的摄入量。 戒烟、限酒 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控制体重 将体重保持适当的范围内,避免肥胖。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慢跑等。 心理调节 学会应对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抑郁和焦虑。 定期检查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如有疑虑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饮食 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摄入量,如燕麦、苹果等。 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应尽量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 治疗方法 一旦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等。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介入治疗 利用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或植入支架,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手术 多支冠状动脉狭窄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调整生活方式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等。 心理支持 冠心病患者经常会面临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支持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人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概率。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