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红
血常规检查是医院诸多检查中较为常用的检查项目,患者出现咳嗽、发热、胸闷、乏力等症状,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不仅可检测出机体炎症反应及感染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确是否有贫血症状。那么,血常规检查中的什么指标代表贫血呢?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贫血 建议查看血常规中的红细胞数量(RBC),如果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值,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也可根据红细胞比容(HCT)对贫血情况进行评估,HCT主要是指血液容积中红细胞容积的占比,如果HCT明显降低,出现贫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HGB)是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如果血常规中的HGB比正常值低,表明患者存在贫血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数值的具体范围,对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我国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人贫血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10克/升,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00克/升。 根据HGB评估贫血程度 轻度贫血 HGB>90克/升,但小于正常值。这时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在进行中等强度活动后,才有可能出现胸闷、心慌等表现。 中度贫血 HGB在61克/升~90克/升。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等症状,在进行中度活动后,可能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慌、气喘等表现。 重度贫血 HGB在31克/升~60克/升。患者进行轻微活动就会出现胸闷、心慌等表现,可能伴有耳鸣、头晕、眼花等症状。 极重度贫血 HGB范围<30克/升,这时的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嗜睡、昏迷、休克等情况,甚至有生命危险。 人体为什么出现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表现在免疫溶血、理化感染或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生成减少 因铁缺乏或铁利用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常见于骨髓病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严重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慢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常因宫外孕、严重外伤、月经量多、寄生虫感染、手术、痔疮等引发贫血。 长期贫血的危害 很多人认为单纯贫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长期贫血容易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耳鸣、头晕、记忆力衰退、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还容易引起皮肤黏膜苍白或失去光泽。对于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婴幼儿、青少年等群体,对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机体的铁元素摄入量不足,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如果产妇出现缺铁性贫血,会对婴幼儿身体发育及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总之,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特殊人群要多进食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羊肉、猪肝、菠菜、鸡蛋等。如果贫血情况较为严重,且食疗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患者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