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运用中医预防肾病
中医调理儿童肺炎
周氏补益脾胃法治疗口腔溃疡体会
隔药灸治疗风寒咳嗽
便秘的辨证治疗
1
11 1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周氏补益脾胃法治疗口腔溃疡体会
 


□周 瑞  杨善荣  付 田

  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从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

   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独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在中医学中,该病属于口疮、口糜、口疳的范畴,在临床实践中证属脾胃气虚型较多,这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有关,又因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大多兼有湿邪表现。因此,对此种类型的口腔溃疡应当以补益脾胃之气为主,健脾化湿为辅。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实证大多可用寒凉之法,虚证并非仅有阴虚火旺之证。有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患者,应用寒凉法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加重。这类患者大多长期服用苦寒类药物,损伤中气,累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寒;或过食肥甘膏粱之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或忧思太过,脾气郁结,日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综上所述,此类患者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过量服用寒凉药物等伤及脾胃,导致脾胃气虚证较多。
    脾胃位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化生营养物质的主要脏腑,脾开窍于口,脾经挟舌本,散舌下。因此,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治疗口疮当以调理脾胃为主。
    初诊 患者为男性,56岁,患口腔溃疡8年,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治疗效果欠佳,期间反复发作,因常年在外地打工,故自行服用三黄片等清热泻火药物,疗效甚微。近日,患者因口腔溃疡复发频繁,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特到笔者所在处就诊。
    症状 患者口舌隐痛,饮食难下,舌边尖、舌下、唇周黏膜多处有米粒大的白色溃疡,舌中间凹陷周围有红晕,面黄,少气懒言,伴胃脘部胀气,偶有嗳气、泛酸。一年前,患者在某医院经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红斑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平素饮食较为清淡,纳食不香,大便每天1次,质偏稀,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白微黄,脉细缓。
    证属 脾胃气虚证。
    治则 补中益气,清降虚热。
    方药 炙黄芪20克,黄连3克,炙甘草6克,党参25克,当归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苍术9克,黄芩6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服。
    方中炙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脾胃之气;柴胡、升麻,升举阳气,使脾复健运,清阳上升,阴火伏藏以治本;黄连,清心火;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术,祛湿健脾。
    二诊 一周后复诊,患者服药后溃疡部疼痛好转,溃疡面积缩小,胃脘部胀气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大便每天1次,基本成形。
    方药 黄芪20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苍术9克。上方中去掉黄连、黄芩,加干姜9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三诊 服药7天后,患者溃疡基本愈合,精神好转,疗效甚佳。笔者嘱咐患者按原方继续服用20剂,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 中医学认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过用抗炎药物与苦寒清凉之品,均能损伤脾胃之气,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因此,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关键在于补脾胃之气,以升发阳气,潜降阴火。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证实,补益脾胃法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浚县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