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改荣 孙五美
198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成立,河南代表魏太星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 1983年9月,河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简称分会)成立,共有24名委员。经过历届委员的努力,分会逐渐壮大,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技术先进,诊疗水平高
在分会的领导下,河南省老年医学学科不断发展,成绩斐然。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正确掌握和合理应用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与方法,对老年病急性期的诊疗、急性后期和亚急性期的中期照护、长期照料、临终关怀与社区慢性病防控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河南省老年医学学科老年综合评估体系已经完善,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分会已经成功举办4期老年综合评估培训,社会反响良好,获得各级医院的认可。这推进了老年医学学科相关先进理念在河南省乃至中国的实践,促进了老年医学学科特色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老年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 无痛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及全肺灌洗术等技术的开展,提高了老年肺部疾病的诊疗能力,推动了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 老年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经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技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技术的开展,改变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式。内镜诊疗遵循创伤更小、易操作、重疗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发展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恶化,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养老负担。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文件,致力于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不断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我国关于老年健康管理的内容仍然主要围绕慢性病管理这一主题,这使得老年人健康管理碎片化。同时,我国老年人群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打造一个老年智慧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居家-社区-医院互联互通,实现即时服务响应和资源整合,同时有助于实现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早期预警与预测,降低相关医疗费用。 借助河南省老年病研究所、河南省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老年健康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分会采用现代通信技术,构建河南省社区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平台,全面开展老年循证医学研究,建立河南省老年健康及相关疾病数据库,提高对心力衰竭、痴呆、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治水平;针对老年常见疾病,研制出更多的新药,采取更先进、更安全的防治措施。分会通过研发适用于社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建立基层老年医学培训制度,促进老年保健系统转型和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辐射。 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如下: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早期诊疗、预防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67.1%。肌少症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加强肌少症的发生机理和干预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早期肌少症,现在有两种治疗技术:一种技术是通过血流限制提高患者对阻力训练的依从性;另一种技术是骨骼肌干细胞技术。 基于上述两种技术,河南省正在建立高效的以社区为导向的肌少症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评估体系。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综合管理策略 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并针对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给予综合管理是老年医学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老年综合评估为基础的失能失智老人临床研究 采用以老年综合评估为基础的多学科诊疗技术,对失能失智老年人进行早期干预。通过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老年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筛查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网络,发现并总结引起老年人失能失智的危险因素,对失能失智老年人进行早期干预,优化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系统。 建设老年智慧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 坚持大健康理念。拟采用现代通信技术,搭建河南省社区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平台,整合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梳理社区医务人员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实际需求,实时监测社区生活场景健康数据,全面开展老年循证医学研究,建立河南省老年健康及相关疾病数据库,开展流行病学相关病例搜集,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的转化。
目标规划
整体目标 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建设,使这个学科在老年心血管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老年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诊疗能力不断提高。 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基因组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平台、电生理学研究平台、生物资源样本库建设。 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力度,引进博士研究生和学科带头人,不断充实老年医学学科的人才队伍。 分为3个建设周期: 第一个建设周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部分新增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基础建设;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3次~5次;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第二个建设周期:继续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继续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申报相关课题,全面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第三个建设周期: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申报相关课题,使老年医学学科基础建设水平居国内一流水平,完成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