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静脉注射药物渗出的原因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饮水
保护心脏,从日常护理开始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项目和意义是什么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1
11 1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饮水
 

 

□蒋永强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喝水需要控制吗?减少喝水就能减轻症状吗?答案是错误的。

糖尿病患者缺水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具有调节体温、润滑等作用。

    1.若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可诱发和加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尿量减少、体内代谢性毒性物质排泄减慢,会引发或加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喝水少,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糖升高,严重时可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机体极度缺水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极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大大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机体极度缺水还会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细胞内缺水特别是脑细胞缺水,会引起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3.脱水还会加重微血管病变,损坏神经纤维,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及恶化。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水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判断自己缺水最简单的办法是口渴和少尿,感觉渴了才喝水。其实,出现口渴已经表明身体明显缺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特殊情况下忘记喝水或者感到口渴、发现尿液变成黄色,一定要及时喝水,不要拖。因为机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血糖升高。

如何科学补水

    每日应喝多少水

    人体每日所需要摄入的总液体量应与排出量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日的饮水总量应为1500毫升~2000毫升,但特殊情况下若排出量明显增加,必须增加相应的饮水量,如处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以及运动强度较大和体力劳动时,出汗较多时,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时。

    不口渴也要喝水

    糖尿病患者体内缺水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口渴症状,并且口渴中枢长期受刺激,会对体内缺水的敏感度下降,常常体内缺水也不会有口渴的感觉。在没有明显缺水感觉的情况下,身体逐渐存在一定的脱水或缺水现象。糖尿病患者感觉口渴时,可能机体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口渴后马上大量饮水,机体缺水状况不可能迅速得到改善,还会加重胃的负担,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在口渴之前主动饮水,不要等到机体严重缺水了再去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主动饮水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保障每日的饮水总量外,正确的喝水时间和方法也很重要,要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全天饮水量可在一天内少量、多次完成。全天8杯~10杯水(200毫升杯子),每次200毫升左右。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简便、有益,在预防机体缺水、促进消化、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最好喝白开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自来水煮沸后,既杀死了细菌,同时也改变了自来水的硬度,适当地保留了部分矿物质。因此,饮用白开水不但方便、安全、经济,而且解渴,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但需要注意水质安全,选用合格的自来水,不要饮用未煮沸的水、隔夜水以及反复煮沸的水。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