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宗建
孩子误食异物是每个家长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也是儿童意外伤害中的常见情况。由于孩子好奇心强、对危险认知不足,加之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发生误食情况。当孩子不慎吞下异物时,及时正确的家庭急救处理方式,对缓解孩子的痛苦,减少后续就医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误吞异物情况 小玩具 孩子在玩耍时会将小玩具,如珠子、纽扣等放入口中,容易不小心吞下。 食物 孩子在进食时可能因咀嚼不当而误吞大块食物,如坚果、糖果等。 药物 好奇心强的孩子可能误食药物,尤其是外观像糖果的儿童药品。 家庭急救步骤 观察判断 首先需要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吞下了异物。有时孩子可能只是将物品含在嘴里,并未真正吞下。如孩子能正常说话、呼吸,且无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通常无须太过担心。 催吐 如确定孩子已吞下异物,家长应尽快催吐。让孩子喝下大量温水,并用手指轻轻刺激咽喉部催吐,直至吐出异物。但如果孩子出现窒息症状,应立即停止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 密切观察 催吐后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腹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留意孩子是否排出异物。如异物顺利排出,一般无须进一步处理。 就医指导 对于未能成功催吐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在前往医院途中,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减少活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告知医生孩子的误吞异物情况及催吐经历。 积极配合医生 就医后,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提供孩子误吞异物的相关信息,如时间、物品形状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预防策略 物品管理 家长应将危险物品和可能被孩子误吞的物品妥善保管在高处或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同时,确保药物存放在带锁的抽屉中,避免孩子随意取用。 监护孩子玩耍 在孩子玩耍时,家长应在一旁监护,防止其将小玩具或杂物放入口中。在孩子使用含有细小部件的玩具时,更要加大监护力度。 安全教育 家长应向孩子传授简单的安全知识,告诉他们哪些物品是危险的,不能放入口中。通过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注意饮食安全 家长在给孩子喂食时,应先将食物切碎或捣烂,确保其大小适合孩子吞咽。避免给孩子大块或硬质食物,以免发生误吞。 总之,孩子误食异物是家长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了解常见的误吞异物情况、掌握家庭急救步骤以及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知识。只有这样,当意外发生时,我们才能冷静应对,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