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寒时节的调养方法 |
|
□谷宁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这说明大寒节气寒气达到顶点,下一个节气是立春,天气会逐渐转暖。 穿衣建议 俗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有些爱美的女性,三九天经常穿裙子,再配一双长靴,觉得这样就足够保暖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冬天寒邪较盛,寒主收引,所以冬季毛孔较容易闭塞。 当身体受到寒邪侵袭时,血管收缩,会造成气血运行不顺。人们首先会感到心脏冷,其次产生身体其他部位的冷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护好心脏很重要。 另外,受凉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季容易患的疾病,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因此,大寒时节,保暖尤为重要。人们可以穿保暖性好的内衣,顾护阳气,避免寒邪伤身。 饮食调养 大寒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饮食的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避免摄入生冷食物,以免损害脾胃阳气;不能摄入过多燥热食物,重视补充热量,植物的根茎是蕴藏能量的“仓库”,适合多吃根茎类蔬菜,如芋头、红薯、山药、土豆、南瓜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可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由于大寒时节与春节时间相近,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食物。人们可以适量摄入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山楂、柚子等。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已久。腊八粥是将粳米、红豆、红枣、莲子、花生仁、枸杞子、桂圆、葡萄干等材料放一起熬制而成。我国南方的地区有进食“鸡汤”“糯米饭”的习俗。 进补的方法,除了食补,还有药补。药补时,人们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药物,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古人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也说明了古人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起居调养 在起居方面,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点,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大寒时节,还须防风。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脚感到冷,全身就会感到冷。因此,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提高睡眠质量。特别是喜欢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前,更适合用热水泡脚。人们可以用姜片、艾草等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草药来泡脚。 适度运动 在运动方面,适合大寒时节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打太极拳等。另外,室外活动不宜太早,太阳出来后再出去活动更好。中医认为,冬季抵御寒邪侵袭的最好方式是晒太阳,可以使人体增加阳气。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