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方城县:积极打造“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 |
|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杨 莉
近年来,方城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深度挖掘整合医养资源,建成以“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中心+医养服务站+家庭”为主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目前,该县已建成县级医养结合机构5家、乡镇(街道)医养服务中心1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家。 统筹发展布局 形成工作合力 方城县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合理编制医养结合机构设置规划和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在城区老年人集中居住区域按比例规划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用地,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小区将医养结合设施优先纳入公建配套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方城县以建立高效运行“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为目标,制定县域医养结合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成立县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推动部门协作;定期组织成员单位深入各医疗机构、乡镇敬老院、民营养老机构调研,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办公会、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解决养老产业发展难点、堵点。 完善服务体系 同步融合发展 方城县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老年公寓、托养中心等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医养结合中心,成立专业服务团队,设置老年医疗养护床位,主要接收困难老年人;在基础条件较好的6家乡镇卫生院开设医养结合专区,由康复、理疗、中医、内科等科室骨干力量成立服务团队,为周边乡镇老年群体提供服务。 方城县分类整合重组基础设施不能单独承担医养结合任务的卫生院、敬老院,在卫生院病房闲置多、敬老院基础条件较差的乡镇,将敬老院整体搬迁至卫生院,设置养老专区,以“医中办养”模式运转;在卫生院病房床位不足、新建敬老院设施齐全的乡镇,腾出敬老院部分楼层供卫生院使用,以“养中办医”模式运转;探索“医养协作”运转机制,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专区巡诊查房,实现养老、就医无缝衔接。 方城县投资450万元在中心城区建设1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厨房、餐厅、浴室、卫生间等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六助”(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服务;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签订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协议,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监测等服务。 方城县在县中医院建成高标准示范中药房、治未病科等中医药科室;投入1500余万元升级县人民医院中医配套设备;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堂16个,改造村卫生所569家;实施“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工程”,为老年群体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组织专家向群众讲解中医药知识,让群众免费体验中医药特色疗法。 整合要素资源 优化服务保障 方城县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养老设施;引导5家民营医养结合机构投资4000余万元,设置床位670张,每张床位由县财政补助1500元,并对入住3个月以上的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补贴养老机构,同时在用水、用电、用气方面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给予保障;县第一、第二医疗集团全面负责医养结合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定期对集团内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并且每年招录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医养结合人才队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乡村培训康复护理人员500余人次,输送专业技术人才270人。 方城县还要求各医养结合机构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配齐灭火器等设施,安装电子监控、烟雾报警器等,并通过张贴消防安全提示、讲解安全用电知识、以案说法等方式,提高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