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科 毕春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及颅底、颈部和上纵隔诸部位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创建一流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迅速。
学科现状 河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简称分会)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分会多次举办高质量的学术年会,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青年手术视频比赛、“精准战窦”鼻科论坛等;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河南省做专题讲座,进行手术演示和手术带教等。分会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共建共享临床病种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源库,加强科研合作、多中心研究;多次派专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会上发言。 疾病预防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的通知》中的“办好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产前诊断等民生实事”要求,分会组织专家团队,帮扶、监督各地市规范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制订鼻咽喉镜检查标准与规范,积极开展鼻咽喉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 疾病诊治 分会积极推动耳神经外科的发展,在河南省广泛开展复杂人工耳蜗植入术、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保存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先进技术,同时注重耳聋基因筛查、耳聋防治等基础研究。 对于咽喉手术,河南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改良手术方式,使微创手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以鼻腔扩容术、腭咽成形术为代表的睡眠外科治疗,提高了成人睡眠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多家医学中心建立了睡眠中心,为患者提供精准化诊治。在河南省医学会的带领下,分会积极开展精准化鼾症治疗的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传统的喉癌、下咽癌及甲状腺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头颈部疾病治疗的基础。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设备的革新,颈段食管癌的切除与功能重建和喉癌等恶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等手术的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 目前,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手术正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在治疗效果上更注重功能保护,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生命并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放疗及化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头颈部肿瘤外科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逐渐显现其独特魅力,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引起了广泛重视,是未来头颈部肿瘤研究及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目前,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部分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水平。基于此,分会应有建立大学科的意识,开展具有循证医学临床高质量数据支持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临床操作规范,制订诊治指南,进行技术准入的研究。在耳科学方面,分会要加强先进的听力学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重视人才培养,规范全省范围内的耳聋基因诊断流程,制订标准统一的人工耳蜗及其他人工听觉装置的临床技术规范与指南。在鼻科学方面,分会要建立适用于不同需要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分会应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种适应省情的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培训体系等。在咽喉科学方面,分会要加强嗓音显微外科手术的规范化,以及胃食管反流与耳鼻咽喉头颈科疾病的关系的研究。 总之,分会要认清差距,紧跟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目标规划 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临床疾病谱的变化为调整研究重点的风向标,借助优势专业和亚学科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整体实力。 分会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研究氛围,采取从综合化到标准化再到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不断促进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造福河南省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