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心脏彩超检查的注意事项
乳腺超声检查:女性健康的“守护神”
吞咽障碍患者如何安全进食
手抖,不都是得了帕金森病
肺癌的内科治疗
如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1
11 1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手抖,不都是得了帕金森病
 

 

□李彩霞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65岁以上居民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了1700/10万。人们普遍认为出现不自主手抖、头抖可能是得了帕金森病。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有这种表现的患者可能直接应用了帕金森病的特效药——多巴丝肼片。然而,部分患者应用该药无效,增加药物剂量也无济于事,还会出现厌食、幻觉、口干、焦虑等表现。其实,这类服用多巴丝肼片无效的患者可能患了一种与帕金森病表现相似的疾病,比如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上尤其是神经内科门诊经常见到的一类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在中青年人身上。特发性震颤主要表现为双上肢动作性震颤,比如在写字、持物、做目的性动作时出现,在情绪激动、过分关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加重,但双侧肢体震颤程度常不对称,伴或不伴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的震颤。患者行走、翻身时动作迅速,四肢肌张力不高,不常见病态的“弯腰驼背”,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均正常,便秘、尿频现象也不明显。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脑细胞老化等有关。约6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且单卵双胞胎有近90%的一致性,呈不完全显性常染色体遗传。有关研究发现,由于小脑浦肯野细胞丢失,传递抑制性γ-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及受体减少,导致脑电活动在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从而导致患者肢体等部位不自主抖动。

    以往认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仅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运动性震颤,不造成其他严重病变,因而又被称为良性特发性震颤。但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部分表现为特发性震颤的患者发病3~10年,具有了帕金森病的特征,临床上也达到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因此,出现手、下颌、头部等部位不自主抖动,即使在专业的医院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也不可大意,要服药并定期到神经内科门诊复查。

    出现了不自主手抖、头抖、声音的震颤,除了考虑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还要考虑代谢性疾病、药物或毒物诱发的震颤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往往会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心率快、饮食多、大便次数多等症状,抽血查甲状腺功能可明确诊断。长期大量饮酒者戒酒时会出现四肢、躯干、唇舌的急性震颤,可药物治疗。一些药物也会引起上下肢不自主抖动,如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抗抑郁药物如西酞普兰等。

    不自主抖动的原因有很多。出现不自主抖动时,不可盲目用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对症用药、定期复诊。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