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病的原理及疗效
中医护理心脏病患者的方法
如何通过舌诊识别身体问题
确立荡胞法治疗妇科疾病
中医康复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有优势
1
11 1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确立荡胞法治疗妇科疾病
 

        象庄秦氏妇科学术思想之二
□王 臻  陈何红

   中医妇科学理论是以“脏腑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故多数医家强调以调理脏腑(主要是肝、脾、肾)、调理气血及调治奇经为主。秦月好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象庄秦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秦月好在临证时,尤重胞宫、胞脉、胞络的调理。胞宫是行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它似脏非脏,似腑非腑,能藏能泻,属于奇恒之腑。

   对于中医妇科学理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格致余论·受胎论》谓其“指出:“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即中医的胞宫包括了西医学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胞脉、胞络是脏腑联系胞宫的脉络,《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谓:“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谓:“胞络者系于肾。”可见胞脉、胞络是隶属胞宫的脉络,结合《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提出的“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的观点,充分说明胞脉、胞络分别指分布于胞宫上的大血管、小血管和神经。
    在临床上,妇科疾病多因直接或间接损伤胞宫、胞脉、胞络而致,三者在妇科中地位尤重。秦月好提倡以荡胞法治疗多种妇科疾病,认为荡者,有荡涤、调荡、通荡之意;胞者,包括胞宫、胞脉、胞络。荡胞即荡涤、调荡、通荡胞宫、胞脉、胞络中血瘀之意。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是常用的治法。关于血瘀的形成,有因于“伤”,伤后损伤经络,恶血留内;有因于“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虚则血滞;有因于“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有因于“热”,血受热则凝结成块;有因于“出血后”,“恶血留内,盖即离经之血”。
    秦月好认为,妇人为病多瘀,血瘀证广泛存在于妇科疾病的各个阶段,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因,秦氏妇科验方也多以活血化瘀为主。秦月好根据以上致瘀因素之不同,结合临床实际,先后创立了逐瘀荡胞、行气荡胞、温经荡胞、清热荡胞、益气荡胞及化痰荡胞六法。
逐瘀荡胞法
    瘀血阻胞,临床多见闭经、月经过少、崩漏、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治疗宜逐瘀荡胞,秦月好时常用大黄、五灵脂、蒲黄、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药物治疗。其中,秦氏妇科经验方中尤善用大黄,大黄又名“将军”“川军”,性善通泄,入血分,调血脉,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能够泻下瘀血,推陈致新,畅通气机而和血脉,善于化瘀消结,为治疗瘀血证常用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行气荡胞法
    中医理论强调,“气为血之帅”“血之凝滞为瘀,必先由于气滞”,故“气散则血随而散”。此类气滞血瘀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治疗宜行气荡胞。秦月好常用元胡、乌药等理气药物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气滞血瘀证。元胡味辛、苦、温,入肺、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能,《本草纲目》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乌药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入肝肾,用于治疗胸腹诸痛。
温经荡胞法
    寒为阴邪,主收引,《黄帝内经·素问》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寒凝常使气血凝滞成瘀,临床多表现为痛经、闭经、不孕等。中医理论强调,“寒则温之”“瘀则行之”,治宜温经荡胞,秦月好常用肉桂、吴茱萸等温里药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此类疾病。肉桂,性辛、味温,《本草汇》谓其“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厖能走能守之剂”。
清热荡胞法
    中医理论强调,热为阳邪,灼阴熬液而致瘀血凝滞。《医林改错》曰:“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朱丹溪提出“血受湿热,久必凝浊”的观点,可见热邪内侵或湿热壅遏气血,皆可致瘀。临床多表现为腹痛、带下、积块、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甚至不孕等,治宜清热(利湿)荡胞。秦月好常用土茯苓、大血藤、鱼腥草、夏枯草等清热解毒(利湿)药物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土茯苓,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本草正义》谓:“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大血藤、鱼腥草能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夏枯草能够清热泻火、散结消肿。以上药物配伍穿山甲、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癥药物,对于慢性盆腔炎症有包块者,尤为适用。其中,穿山甲咸能软坚,微寒清热,《本草从新》谓其“善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秦月好临证时,多采用保留灌肠方法,药物可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益气荡胞法
    中医理论强调,“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气虚不摄则血溢脉外,此类病证多见于血证,比如气虚崩漏等。治宜益气荡胞,秦月好常用山药、白术、黄芪等补气药物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其中,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平补肺脾肾的功效,不热不燥、补而不腻是其特点。《神农本草经》谓其“补中,益气力”,《本草纲目》谓其“益肾气,健脾胃”。
化痰荡胞法
    在临床上,痰、瘀有形之邪使子宫闭阻是妇科常见的病机。《金匮要略》首先提出“妇人经水闭不利,中有干血”“血结胞门”的观点;朱丹溪有“有积痰下塞于胞门,闭塞不行”“躯脂满溢,闭塞子宫”以致不孕的论述。临床上往往可见痰瘀互结、闭阻胞宫导致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病证。秦月好认为,治宜化痰荡胞,使痰瘀分离。秦月好常用白芥子、莱菔子、大黄、红曲等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其中,红曲是秦氏妇科用药的特色,其味甘、性温,入肝、脾、大肠经,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本草纲目》谓其“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饮膳正要》谓其“健脾,益气,温中”。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红曲因含他汀类物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秦月好认为,红曲实为活血化瘀、健脾化痰之要药,只要辨证准确,灵活选用,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为象庄秦氏妇科传承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