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慢阻肺的诊治方法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为持续性,呈进行性发展。该病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肺外器官的损害;临床上以咳、痰、喘为主要表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其标志性症状。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最终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具体包括:吸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等;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其他因素(如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高龄等机体因素,以及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 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长。 1.慢性咳嗽、咯痰:起床或清晨时明显,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状痰,夜间有阵咳或咯痰。 2.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早期为劳力性,呈逐年进行性加重,晚期于静息状态下即感觉气短。 3.喘息、胸闷。 4.晚期常见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无力等肺外症状。 体征 早期无异常体征,进展期出现阻塞性肺气肿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脏相对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对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啰音、湿啰音。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突发一侧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加重或出现发绀。查体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可以确诊。 慢性呼吸衰竭:常在极重度COPD或重度COPD急性加重时发生,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诊断鉴别 诊断 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和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变化,以后可能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气肿改变,诊断特异性不高。动脉血气分析可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酸碱平衡失调。 1.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EV1)/肺总容积(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界限”。 2.少数患者无咳嗽、咯痰,仅FEV1/FVC<70%、FEV1≥80%预计值,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COPD。 3.根据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症状对COPD严重程度作出分级(图表1)。 4.COPD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短期内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稳定期: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 鉴别 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等相鉴别,这些疾病各有特点,不难鉴别;应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各有特点,不难鉴别;需要与其他原因(如代偿性、老年性、先天性或瘢痕性)所致肺气肿相鉴别,此类疾病多有慢性喘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肺气肿体征,但无气流受限证据(即FEV1/FVC≥70%)。 治疗原则 稳定期的治疗(图表2) 患者教育 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减慢肺功能损害比较有效的措施);脱离污染环境。 支气管舒张药物 稳定期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胆碱能药(短效制剂,如异丙托溴铵;长效制剂,如噻托溴铵)及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 祛痰药 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 糖皮质激素 对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及症状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常用药物有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 长期家庭氧疗(LTOT)指征 PaO2(动脉氧分压),≤5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或SaO2(血氧饱和度)≤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PaO255毫米汞柱~60毫米汞柱或SaO2<89%,伴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方法: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升/分~2升/分,吸氧时间10小时/天~15小时/天。目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毫米汞柱和(或)SaO2≥90%。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确定病情加重的诱因(最常见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控制性氧疗:低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1升/分~2升/分,吸氧浓度为28%~30%),无效者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增加使用频率或剂量,联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储雾罐或雾化吸入,必要时静脉应用茶碱类药物。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3天~7天)使用,口服泼尼松龙30毫克/天~40毫克/天,清晨顿服,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毫克/天~80毫克/天。 适当应用抗生素:首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其他:合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营养支持,积极排痰,处理伴随疾病及并发症。 预防措施 1.主要是避免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因,增强机体免疫力。 2.戒烟是预防COPD最重要的措施。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吸入。 3.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注意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转诊指征 1.急性加重期经社区积极治疗症状无法缓解。 2.并发症严重的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或在ICU(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 3.患者伴呼吸衰竭时需要在吸氧条件下转诊,合并严重气胸时需要胸膜腔穿刺或置管抽气后转诊。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