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国
中医药学的传承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繁衍至今,愈发光彩夺目。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同疾病进行斗争的记录史,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典籍、临床医案、医治心得等,成就了一代代中医名家,谱写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后世之学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如今,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必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让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取信于人。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两个明确”,方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要明确中医药学的生命力,中医药学是实践医学。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学起源于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体系。《黄帝内经》记载了人体生理、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这是中医的历史根脉、文化根脉。这种根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它拥有理论载体,富有传承性,是历代中医药人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它还具有活力,持续活跃在医治身心的道路上,在同疾病进行艰苦斗争的同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医学流派。 要明确中医药的传承力,医学经典汇聚智慧。皇皇巨著,珍贵典籍,传承医术,创新医道,救治万灵,造福万物。中医药从古代走来,步伐坚定、目光如炬,必将走向更加宽阔的未来。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传承所依靠的经典文脉、医道之要包含《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等。经典有了,医案有了,治疗方法有了,关键还是要能够读懂古典医籍。这就需要我们从学习掌握其字、词、句入手,加强但不仅限于中医药学方面的古文知识的学习,勤学善思多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在内心热爱中医,愿意学习中医、继承中医、发扬中医。只有如此,才不会因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文字吓倒、止步不前,而是会知难而上,勇敢走进中医药学的神秘世界,了解其内在的博大奥秘、神奇疗效。 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需要中医人坚定中医自信、文化自信、时代自信、发展自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中医药事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