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癌症的思路及对策
坚持“两个明确” 助力中医药发展
治疗眩晕应详加辨证、标本兼顾
苦辛法在脾胃湿热证治疗中的应用
1
11 1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治疗眩晕应详加辨证、标本兼顾
 

□马娟  尹国有  文/图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为了避免辨治失误,提高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眩晕应做到详加辨证,可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注意标本兼顾,可以尽快缓解病情,同时还要善于守法、灵活用药。

详加辨证

    在临床上,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辨证和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重视病史采集,善于区别主次,仔细分析,详加辨证,是中医治疗眩晕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中医辨证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如诊法失当可能使病史失真,或者视兼证为主证而偏离方向,或者拘泥于经验而按图索骥,或者按现代医学病名而对号入座等,都会造成辨证不准、施治失误。在临证时,切忌“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要重视病史采集,善于区别主次,并进行仔细分析,详加辨证。例如气血亏虚之眩晕患者,其形成有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所致者,有长期慢性失血(比如月经量过多、钩虫病等)引起者,更有崩漏不止而骤发者,虽然说都是气血亏虚之眩晕,临床症状基本相同,但是缓急程度、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此时,中医必须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通过采集病史而获取正确的答案。又比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眩晕患者,肝肾阴虚是眩晕形成的根本因素,肝阳上亢是肝肾阴虚之结果,此时必须区分主次,抓住肝肾阴虚之主要方面,以滋补肝肾之阴为主,少佐潜阳之品,眩晕可很快痊愈。若不分主次,一味地平肝潜阳,不予滋补肝肾,则病根难除,眩晕难愈。
    眩晕患者虽然都以头目晕眩为首要表现,但是其伴随症状是复杂多样的,在临证时,中医要善于对复杂的症状进行仔细分析,详加辨证,以期获取正确的结果,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标本兼顾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多头晕不止,痛苦异常,此时及时定眩,减轻痛苦治其标是首要的问题,比如肝阳上亢之眩晕,若呈现眩晕急剧,泛泛欲吐,手足麻木,甚则震颤等,有阳动化风之势,病情较重时,应及时熄风定眩,缓解头晕等症状,待病情缓解后,再着力治本。当然,“急则治其标”并不是不顾其本,因为病根不除,眩晕是难以痊愈的,只有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才会收到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中常有平肝定眩、养脑定眩、益精定眩、熄风定眩、化痰止晕等治法,定眩为主,兼顾病本。眩晕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缓解,进入恢复期,或眩晕等症状并不严重时,则应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抓着眩晕的病机,从治本入手,辨证施治。比如气血亏虚、清窍失养之眩晕,虽然有头晕目眩、动辄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等症状,但病势较缓,此时可以治本为主,用补益气血养脑之法,待气血充足、清窍得养,则眩晕自愈,但在用药时常需要辅以止眩之品,以兼顾其标。又如梅尼埃病,症状缓解、消失并不代表已治愈,尚有随时复发的可能,此时患者需要坚持用药,将病根铲除。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临床应用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灵活运用,治疗用药的最终目的,在于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对于眩晕来讲,虽然有治标、治本之不同,但是常常需要标本兼顾,只不过侧重点不同罢了。

善于守法

    眩晕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发病有快有慢。但就多数眩晕患者来讲,是以虚证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其治疗非一朝一夕所能取得疗效,要善于守法,不要急于求成。比如肾精不足之眩晕患者,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治,便肾强精足脑髓充,眩晕才可自愈;若投用大剂量的补肾之剂,由于补药多滋腻,肾虚不除,反碍于胃,纳运失常,变生他证。由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所引起的气血不足之眩晕患者,单纯用补养气血之剂,急于取得疗效,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是不会取得满意疗效的;只有在健运脾胃、助气血生化之源,以治病本的基本上,兼以补养气血,待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气血逐渐充足之时,眩晕即可自行消失。中医治病要善于守法,只要辨证准确,治法用药得当,持之以恒,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当然,守法并不是轻易做到的,需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需要医生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有的医生,诊断不清,对病情心中没底,辨证不明,用药时通时补、时温时凉,不能有的放矢,闻听药后无效,便更方易药,这就谈不上守方;有的医生明知辨证用药合理,但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放弃正确的治法,一会儿治晕,一会儿治虚,让患者“牵着鼻子走”,这也谈不上守方。有的患者急于取效,服药一两次,若疗效不明显,就另求他医;有的患者,一会儿用针灸疗法,一会儿找西医治疗,一会儿又想服用汤药,这更谈不上守法。
    要想做到守法治疗,需要医生与患者密切配合。作为医生,要认真钻研业务,精通医术,有的放矢,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明白病情的轻重和发展趋势、治疗方法和目的,最大限度地取得患者的配合;作为患者,要争取对自己的病情多了解一些,找准治疗方法,避免忽东忽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另外,在眩晕的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以及饮食的调理、精神的调护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的各种功能,促使眩晕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