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燕玲
高血压病和脑卒中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来保护人们的大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升高状态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性的损害,逐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管逐渐变窄、变硬,进而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 当血压持续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壁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卒中类型,它会对脑组织造成直接的损害。此外,高血压病还可能导致血液渗入脑组织,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梗塞。脑梗死是另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它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 除了直接导致脑卒中之外,高血压病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比如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血管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更应该重视血压的控制和危险因素的管理,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日常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都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同时,饮食应保持适度,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降低高血压病的风险。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运动损伤。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而这两种疾病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同时,应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起身活动以缓解肌肉疲劳。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戒烟限酒,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步骤。建议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5克,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5克。对于有烟酒习惯的人,应逐渐减少烟酒的摄入量,直至完全戒除。 定期检查 对于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脑部检查,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血管问题,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重点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若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和管理。 保持心理健康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学会有效应对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保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建议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同时,应积极寻求社交支持和倾诉,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合理用药 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警惕先兆症状 如果出现突然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失语、偏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早发现和治疗脑卒中可以显著提高康复机会和减少后遗症。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对脑卒中先兆症状的认识和警惕性。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同时,适当锻炼、放松心情也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病毒感染引发的脑卒中。在流感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避免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血液循环障碍和肥胖的风险,进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10分钟,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同时,应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适当休息和放松身心。 总之,了解高血压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大脑,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供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脑病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