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张晓华
患者老石想不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病房,他在深夜又看到了15年前那个身影。 这天深夜,老石已进入梦乡。他恍惚中觉得有人搬动自己裹着纱布的头,轻轻触摸。老石缓缓抬起眼帘,迷迷糊糊中看到一个穿着便装的身影,悄然推门离去。虽然病房光线微弱,但他依然认出了那个身影。15年前住院时,也是这个身影,多次在深夜出现在他的病床前,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我知道,董主任是怕我术后出血,检查一下纱布上有没有渗血。”说起当时的情况,老石的眼眶湿润了。 由于头部严重动静脉畸形,15年里,老石三赴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每次手术时长都超过10小时。3次为他做手术的都是该院血管瘤外科主任董长宪团队。 据董长宪介绍,老石的血管瘤长在左耳和枕部,从左耳到后脑勺密布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瘤子,瘤体之间沟壑纵横,最大的瘤体比鸡蛋还大。15年前,溃烂的瘤体反复往外喷血,老石晚上经常被湿乎乎的枕头惊醒。 辗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时,老石头上那块堵着出血口的纱布已经3个月没敢换过了。 董长宪团队先为老石止血保命,同时切除一部分瘤体;第二次手术切除了剩余瘤体。为了防止术后出血,董长宪经常在深夜忙完准备回家前,到病床边摸一摸老石的纱布,看渗血了没有。 由于瘤体缓慢生长,今年1月,52岁的老石再次住院寻求手术治疗。 董长宪带领多名专家多次讨论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了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从以前的手术瘢痕入路,这样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 术后第二天,老石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有些“社牛”的他,见了病房里天南海北的病友,总忍不住分享激动的心情:“我觉得这次手术后,我还能再活15年!”目前,老石已经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