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国锋
韦绪性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对药”分期论治痛证。笔者有幸作为学术继承人,跟随韦绪性老师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与辨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深感,侍诊时除了勤奋学习外,还应掌握诊治疾病的要点,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思路等。现将韦绪性老师诊治痛证的经验撷要如下。 “对药”又称药对,是中医临证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组合,也是中药配伍应用的基本形式。“对药”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如寒热相配、升降相伍、散收相合、动静合用及相互协助增强药力等。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对药”的运用,比如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经方中,约有40首方剂由两味药组成,可见“对药”之重要。本文所介绍之“对药”,皆为临床所验证。 仙鹤草 鸡血藤 单味功用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经、肝经、脾经,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全草。本品善收敛止血,适用于多种出血证,还可用于脱力劳伤。鸡血藤味苦、辛,性温,归肝经、肾经,有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的功效,对风湿痹痛兼有血虚或瘀滞者尤为适宜。《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壮筋骨,已酸痛……手足麻木瘫痪等证”。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鸡血藤酊剂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药理分析 仙鹤草在民间称之为“脱力草”,苦涩收敛止血,又有补虚健脾强壮之功效,可用于脱力劳伤疼痛,兼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之证。用本品补虚,可与大枣相配伍,用于治疗疮疖痈肿,有解毒、消肿之功效。鸡血藤能够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二药配伍,补益气血、通络止痛,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用药心得 二者配伍既能止血又能行血补血,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等属于气血亏虚兼血瘀者。若气血亏虚甚者,可配伍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产后恶露绵绵不绝,配伍益母草、桃仁等;治疗风湿痹痛,可配伍独活、威灵仙等。用仙鹤草治疗各个部位出血,常与旱莲草配伍,如属于气不摄血者,加党参;虚寒性出血者,可配伍温阳止血药,如炮姜等。 巴戟天 肉苁蓉 单味功用 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肝经、肾经,其功能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可治疗肾阳虚兼风湿之证。肉苁蓉归肾经、大肠经,为补肾、益精之良药,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等。 药理分析 巴戟天辛甘而温,温阳助火力强,兼有祛风、除湿之力。肉苁蓉甘咸而温,质地滋腻,性柔而不燥,补肾壮阳之中还兼有润燥、益精之功效。二药合用,可增强温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之力,时常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之腰膝酸冷、筋骨萎软、便秘等。 用药心得 巴戟天与肉苁蓉相配伍,可补肾阳、益精血,温而不燥,临床颇为常用,适合治疗年老体弱、肾阳亏虚的高血压病、习惯性便秘、慢性腰腿痛、风湿寒痹,以及男子性功能衰退、女子月经不调等。此外,二药适量泡茶或泡酒作为食疗方,长期规律饮用,对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亦颇有效验。但是,脾虚便溏、实热便结或阴虚火旺者不宜用二药。 白芍 川乌头 单味功用 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经、脾经,具有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骨骼肌有抗痉挛作用,对平滑肌有降低张力和抑制运动作用等。川乌头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能,善于除痹、止痛。 药理分析 白芍养血柔肝而止痛,经配伍后可用于治疗多种痛证。川乌头辛散温通,善于逐风邪、除寒湿,故能温经止痛,经配伍可以治疗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所致的筋骨关节痹痛麻木。二者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对,也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常用配伍药对。 用药心得 白芍用于解痉止痛时,必须超大剂量应用,剂量可用至30克以上,且需配大剂量炙甘草,以缓急止痛。白芍味酸,炙甘草味甘,二药配伍能够治疗气血不和、筋脉失养所致的下肢无力、拘挛、血虚头痛等。 僵蚕 全蝎 蝉蜕 单味功用 僵蚕味咸、辛,性微寒,归肝经、肺经,外能祛风定痛,内能熄风止痉,可用于治疗肝风及风热诸证,还能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僵蚕有催眠、抗惊厥、降血糖、抗肿瘤作用。全蝎味辛,性平,有毒,主入肝经,为治肝经风痰要药,兼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效。蝉蜕味甘,性寒,归肺经、肝经,外能疏散风热以解表,内能平肝风以止痉,为风热诸证及肝风内动所常用。 药理分析 僵蚕得清化之气,僵而不腐,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全蝎平肝、熄风、解痉,祛风通络止痛、解毒散结消肿;蝉蜕质轻性浮能达表,气清虚,味甘性寒能凉散风热,又善于清肝经风热,祛风定惊解痉。三药配伍,外能疏风清热,内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 用药心得 僵蚕与全蝎、蝉蜕同用,出自五虎追风散,该方为治疗破伤风初期的常用方。三药配伍,具有祛风止痛、化痰通络、解痉安神之功效,是治疗肝风内动、痰瘀互结头痛的主药。蝉蜕善于疏散风热,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熄风止痉;全蝎在疏风清热的基础上,以通络定痛,为治标之用。三药相配伍,解痉镇痛之力倍增,经合理配伍适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在跟师侍诊过程中,除了学习诊疗经验与技巧外,我深知学好医话很关键。首先,要听懂医话,知其意。听医话要认真,形式灵活的医话,往往由老师随口而出,转瞬即逝,却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智慧,所以在跟师过程中要仔细听。其次,要快记,跟师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快速记到笔记本上,以备后期消化、吸收。最后,要抓重点,在侍诊时,老师说的话较多,有价值的话往往藏于其中,做到主次分明,方能抓住要点。 (作者供职于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由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