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 旸)日前,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刘秋雨带领团队在国内病理学权威期刊《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脉管源性疾病系列文章,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探讨了脉管源性疾病的一系列病理学相关问题,对国际、国内脉管源性疾病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探讨,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现阶段,由于认识不足、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等原因,国内对脉管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命名相对混乱,中枢神经、骨与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不同系统在脉管源性疾病的病理诊断名称上尚未统一。 据刘秋雨介绍,病理医师需要准确识别和把握形态学特征,紧跟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避免诊断偏差。精准病理分型及规范化病理诊断能给予脉管源性疾病有效的治疗和预后判断,真正发挥病理学在疾病诊疗中的指导作用。 此次发表的系列文章包括3篇论文,对病理与临床等相关专业尤其是骨与软组织疾病亚专业在脉管源性疾病规范化精准诊疗方面进行了系统分类及阐释。 刘秋雨团队以国际脉管异常研究学会(ISSVA)分类为基础,针对脉管源性疾病的相关病理诊断问题展开论述,发表的《从ISSVA分类浅谈脉管源性疾病的病理诊断问题》一文,依次在ISSVA机构性质、脉管肿瘤与脉管畸形的分类、遗传学特点以及病理学在脉管源性疾病中发挥的诊断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提高了病理医师对该组疾病的认识;发表的《浅表软组织普通淋巴管畸形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征分析》一文,通过详细分析110例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单纯性普通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型和遗传学特征,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证实普通淋巴管畸形是异常淋巴管扩张形成的先天性脉管畸形,存在PIK3CA基因(一种原癌基因)突变,并首次基于病理形态学提出该类疾病的分型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发表的《常见良性血管瘤病理特征及诊断思路》一文,对常见良性血管瘤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阐明了常见良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并总结性提出了病理诊断的思路与流程。 这一系列文章可帮助临床病理医师精准掌握良性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指导相关疾病的临床管理;避免诊断术语的混乱使用,提高了疾病的精准病理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