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妇幼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疫情前后儿童疾病变化与健康管理
反复霉菌性阴道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乳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吗
不可小觑的人巨细胞病毒
儿童慢性咳嗽 中医治疗有妙招
1
11 1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儿童慢性咳嗽 中医治疗有妙招
 

□马 兰

    儿童慢性咳嗽是指持续超过4周的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病之一。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围绕中医理论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中医认为,咳嗽的发生与外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结合儿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脏、脾脏、肾脏。

    1.肺功能失调。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或痰湿内阻,均可导致肺气失宣、肺失清肃,发生咳嗽。

    2.脾功能失调。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水湿内停,湿聚成痰,上犯于肺,导致咳嗽。

    3.肾功能失调。肾主纳气,肾气虚衰,气不归元,亦可导致久咳不愈。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宣肺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基础。患者多表现为咳声重浊、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常用中药有麻黄、杏仁等。

    2.痰湿内阻型,症状为咳嗽痰多、痰白而黏、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滑。寒痰用温化,热痰用清化,湿痰用燥化,常用中药有半夏、陈皮、茯苓等。

    3.脾虚生痰型,症状为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短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健脾化湿、调理脾胃可防止痰湿内盛。常用中药有白术、山药、茯苓等。

    4.肾虚咳嗽多见于久病不愈的儿童,症状为久咳不愈、咳甚则气喘、痰少色白、生长发育迟缓,部分儿童可伴有小便增多甚至遗尿、舌淡苔白、脉沉细。补肾纳气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是治疗的关键,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等。

    中医外治法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采用多种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如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

    1.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止咳的目的,常用穴位有肺俞穴、膻中穴、列缺穴、合谷穴等。

    2.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肺脾功能,常用于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常用手法有推三关穴、揉腹、捏脊等。

    3.穴位贴敷。将药物制成膏剂或粉剂,贴敷在特定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常用穴位有肺俞穴、膻中穴、定喘穴等。

    预防与调护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预防儿童慢性咳嗽中同样重要。明代《育婴家秘》指出:“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寒冷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胸背部,以防外感风寒。儿童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多摄入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这些食物易损伤脾胃,助湿生痰,加重咳嗽,同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梨、苹果、胡萝卜等,具有润肺、清热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咳嗽。并通过适当运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总之,中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强调辨证论治,采用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中医医院儿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