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坚守医者初心 不负天使荣光
杜甫的清贫与富有
书画作品
微风吹拂的晚上
1
11 1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杜甫的清贫与富有
 

□梁星毯

 

   近期,我把南京大学莫砺锋、童强教授所著的《杜甫传》,又从头至尾读了一遍。杜甫那四处奔波的清瘦身影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再次被他那“哀民生之多艰”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杜甫,生于712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诗圣”之名的杜甫,半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生活清贫,是一名真正的物质上的“无产者”;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讲,杜甫却是一位“大富翁”,因为他留给了后世一笔巨额的精神财富——近1500首诗歌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郾城尉、奉天令、兖州司马等职。在唐朝时期,有官阶的家庭不用交皇粮国税和服劳役。因此,杜甫的家庭条件还较为优越。有家庭做后盾,杜甫20岁就开始了10多年的漫游生涯。“731年开始,杜甫游吴越(今江浙一带);735年赴东都洛阳贡举,不第。”736年,杜甫至兖州省父,后“放荡齐赵(今山东东北部、河北南部一带)间”。这段时间,可以说杜甫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尽情徜徉于山水之间,漫步于云天之下。
    741年,杜甫返回洛阳,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同年,其父杜闲去世。从此,30岁的杜甫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后来,杜甫与李白结识。747年,杜甫再赴长安应试,因宰相李林甫谎称“野无遗贤”(有才能的人都选入朝廷,乡野已无贤才),包括杜甫在内的士子全部落榜。
    由于公务员的路子走不通,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情况下,杜甫屡屡献诗求官。为生计所迫、度日如年的杜甫,有时不得不摆摊卖药维持生计。751年,杜甫趁唐玄宗举行祭祀大典之机献上《三大礼赋》,虽然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是没得到官职。一直到755年10月,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后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更是陷入经济拮据、家庭困顿、清贫无依的境地,期间小儿子被饿死对他的打击最大。环眼周围,别人频频出入权贵之门,拿公权当私器,不择手段地往上爬,自己的孩子却活活饿死,杜甫怎么也想不明白,只有“以酒浇愁,放歌驱忧”。求官、逃难、做官、流离、漂泊……杜甫亲眼看见了官场腐败,亲自体会了为官艰辛,亲身经历了难言苦难。
    从760年开始,杜甫在成都居住,相对稳定了三四年,他靠着朋友接济才得以养家糊口。杜甫虽然清贫,但是不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志。其实,杜甫在751年写出《兵车行》之后,就用他饱含深情的如椽巨笔,陆续写出《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伤春五首》等大量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经典诗篇。
    比如杜甫的《兵车行》,今日读来仍然让人如泣如诉。该诗深刻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虽然“边庭流血成海水”,但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官吏横征暴敛,百姓痛苦不堪。“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杜甫的哀怨与无力,悲悯与无助,凄凉与无奈!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发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虽然提问让人振聋发聩、切中时弊,但是统治者不采纳任何意见,不顾人民死活。现在看来,穷且益坚、住着茅屋、盖着破被、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心忧天下的杜甫的安居梦想,在唐朝时期,根本不能实现。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句,用在杜甫自己身上也较为恰当。770年冬天,杜甫在驶往岳阳的一叶小舟上病逝,结束了贫苦、飘荡、伟大的一生。“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先生说,“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想这是对物质上一无所有,但拥有无价精神财富、留下近1500首诗的杜甫的最高评价!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县卫生健康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