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坚守医者初心 不负天使荣光
杜甫的清贫与富有
书画作品
微风吹拂的晚上
1
11 1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微风吹拂的晚上
 

□刘传俊

 

   8岁的小外孙放暑假了,他爸爸马不停蹄地给他报了乒乓球班、游泳班、钢琴班、英语班、绘画班、书法班。看着小外孙奔走于这些兴趣班之间的样子,我尘封了几十年的暑假生活场景,居然重现于脑际。油然慨叹,祖孙俩的暑假生活,两重天地,两种情怀,两样记忆。
    生长于农村的我,暑假根本不用报兴趣班,实际上那个年代也没有兴趣班之说。一放暑假,我就回到了挚爱的田野里。我唯一的必修课——割青草、喂耕牛。天蒙蒙亮,我就挎着箩筐,拿上镰刀,呼朋唤友去割青草。儿时的我们,知道“草点”在何处。田埂地边,岗顶洼处,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我们这些“割草娃”。即使天气炎热,我们也照样“一天三割草”。
    我们很会与太阳捉迷藏。早晨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我们就起床下地,一直割到8点多。早饭后继续割草,当太阳升到头顶了,我们就打道回府。下午,太阳虽然还有些威严,但是我们也走出家门,因为下午太阳会慢慢地西移,热度会逐渐减弱。晚上,我们扛着沉甸甸的箩筐,兴高采烈地回家。
    在田野奔忙了一天的家人,晚上到家非常饥渴。院子南边那棵枝叶茂密的洋槐树下,一家人享用母亲做的手擀面片。晚饭后,家人就各自歇息去了。
    我钟情的歇息地方,是村东头那个圆圆的晒场。同样搁下饭碗的左邻右舍,扛着麦秸编织的垫子和芦苇席,在星光的映衬下,也从不同方向来这里凑热闹。晒场虽然比家里的院子宽敞,但是仍被热气包围着。那热气钻过垫子,瞬间在垫子上又铺了一层热气。也罢,那热气正好温暖因劳累过度而酸困的腰脊,好好体验大自然的慷慨赐予。这时,长辈们常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坊间流传的故事及邻村的笑话,以此缓释经久不散的热量,消磨晚饭后至临睡前这段懒散的时光。
    那时我懵懂无知,没有什么奢望,只盼望刮起一阵微风来消暑,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一起风,温度降了,就凉快了,就可以进入甜蜜的梦乡了。
    记忆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犹如一幅被打乱了的拼图,就算缺失了关键的几块,剩下的风景依然让人惦念。正在我盼望微风快点儿来的时候,真的起风了!微风掠过我的眉毛、头发,舒服得就像吃了一根牛奶冰糕或喝了一瓶冰镇饮料,幸福无边。不知疲倦的微风徐徐吹着,吹进了深感闷热的人们心里,漫过了刚才树叶一动不动的村庄。
    我静静地躺在芦苇席上痴迷地想,这微风也漫过浩瀚的田野了吧!此时,蟋蟀也许正尽兴地为庄稼弹琴伴奏,黄豆、黑豆、绿豆在欢欣鼓舞地摇着铃铛,谷子、玉米、高粱在激动地抖着肩膀……待到秋收时,它们结出饱满的果实,就会像现在的我一样,躺在这个圆圆的晒场里。憧憬着在金色的秋季里,长辈们掩饰不住的灿烂笑容和手舞足蹈的架势,我不由得莞尔一笑,被微风吹拂到梦境里了。
    一觉醒来,我还是感到炎热。我和小伙伴们照常挎着箩筐走向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到处找草割,长辈们则固定在一块块地里劳作。如此镜头,在田野这个浩大的露天电影制片厂里来回切换。我们就是这样度过了整个暑假,直到新学期开学,才不得不将储存了一个夏天的记忆,随同新书一起装进书包走进校园。
    炎热有炎热的规律,凉快有凉快的步骤。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晚上睡觉前,微风一刮,生活就变得有滋有味。热风和凉风你来我往,才促使庄稼成长、成熟。后来,村东头那个晒场上盖了几座房屋,当年在晒场过夜的几位长辈,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我们。
    今年夏天天气格外热,一到夜晚,我都会想起晒场的微风,想起在田间劳作的长辈们。尤其难忘的是,在金秋收获的日子里,长辈们将黄澄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装上大车时的音容笑貌,担着满箩筐红薯相互搀扶的姿势,还有那“慢点儿,沟那边儿有点儿滑”的真诚关照声。有了他们,家庭才有了依靠,才让“集体”“互助”这些概念根深蒂固于我的脑海。长辈们不愧为那个时代土地的坚强脊梁,称得上是土地的“代言人”。靠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长辈们盘活了贫瘠的土地,盘活了我们的生活愿景。
    我又想吹拂夏夜晒场的微风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