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锐
人群特点 中老年人 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而且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经常接触有毒物质 经常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较高。 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发病率会增加4%~9%。 脑力劳动负担重 近些年有关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负担重的人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 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运动症状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必备条件。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多数患者会出现手颤抖,就是一只手在静止不动时会不由自主地颤抖,手指会出现数钱或搓药丸样动作,可逐渐蔓延至四肢,肌肉强直,也可见于唇、下颌等部位。 肌强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比较僵硬。在帕金森病早期,患者会自我感觉动作比较笨拙、颈部活动不灵便、腰部发硬等,患者常误认为是颈椎病所致,由于不重视而延误治疗时机。 动作缓慢:帕金森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动作迟缓。在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穿衣、系扣子、系鞋带等动作迟缓。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动作迟缓症状会逐渐加重。 步态异常:在帕金森病中后期,患者动作迟缓会很明显,出现平衡障碍、步态异常,起身困难,站立时不自觉会向后仰,迈步时经常控制不住步伐,身体会不自觉向前倾,起步后对下肢的控制能力变差,一旦起步便不容易停止。 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嗅觉减退甚至失灵,排尿障碍、便秘,多汗,抑郁、烦躁、幻觉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约70%的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经常感到紧张不安;约50%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治疗措施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措施较多,有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措施。但是,任何治疗措施都不能完全治愈该病,只能控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适度运动:每周3次~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60分钟。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患帕金森病的概率。 学会释放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采取有效方式释放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分泌应激激素。 做好防护:长期接触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以及被污染的空气,会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率。 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有些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减少了社交活动,导致语言功能逐渐退化,从而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积极预防帕金森病,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延缓中枢神经系统退化,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