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钊
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是指骨骼、骨骼结构的局部或全部断裂。骨折的病因可分为直接致伤、间接致伤及累积性损伤。主要症状是骨折处的活动受到限制、剧烈的疼痛、骨折周围的血肿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要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正常的功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肿胀、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非常关键,通过适当正确的饮食调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快速恢复。 骨折怎么护理 强化功能训练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患者多下床活动。如果无法下床,可以多做床上运动,以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骨折的愈合,促进功能的恢复。 石膏和夹板保持适当松紧 对于骨折患者进行固定和整复操作,特别要注意石膏和夹板的松紧度,要注意石膏或夹板的边缘有没有受压的情况。如果患者的骨折远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即肿胀、紫黑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卧床护理 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床的材料以硬纸板为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要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压迫部位进行按摩,防止产生褥疮。 心理护理 主动关怀患者,详细讲解骨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情,积极配合后期的康复治疗。家属应尽量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不断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不同阶段骨折患者的饮食推荐 骨折早期 在骨折的早期(通常是在骨折1周~2周),受伤部位出现瘀血肿胀、经脉不通、气血不畅,属于瘀血水肿期,这个时候要注意活血化瘀、行气消散。在饮食方面,要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鱼汤、瘦肉汁等,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油腻、燥热的食物,还要避免吃过于滋补的食物,如骨头汤、肥鸡等,避免血液瘀积,延缓骨痂的形成,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骨折中期 在骨折中期(通常是在骨折后2周~4周),此时的瘀血已经基本被吸收,这段时间要注意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多喝些鸡汤、骨头汤,多吃动物肝脏等来满足骨骼的生长需要。这一阶段如果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可以在局部涂一些药酒,这样可以加快微循环,加快受损组织的愈合。 骨折后期 在骨折后期(通常是在骨折5周以上),肿胀已经基本被吸收,并且已经出现了骨痂。在饮食上,要以补为主,滋补肝肾气血,促进坚实骨痂的生成,舒筋活络,促进相邻关节的活动自如,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能够喝酒的可以适当喝一些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药酒,如杜仲骨碎补酒、虎骨木瓜酒等。如果这个时期还会有疼痛的感觉,可以用中药进行局部的药浴来祛除体内的瘀血,避免出现类风湿的症状。 在骨折后要及时治疗,并且要注意护理恢复,这样才能够促进破损的骨骼重新长好,尽快恢复各项身体机能。 在骨折后要做到合理饮食,如果吃太多的营养品,不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想加快伤口的愈合,就必须做到少量多餐。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骨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