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多项措施防汛防涝
本报讯 7月8日,记者从焦作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焦作市卫生健康委采取多项措施防汛防涝,做好强对流天气及汛期应急防范工作。 焦作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单位在认真总结去年防汛救灾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方案;对所有防汛应急物资进行大盘查,并进行详细的登记,不足的物资及时补充,损坏的物资及时修理、更换;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清单,专人专管,汛情发生时能及时提供物资保障。 各单位参照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防汛应急演练形式,组织开展防汛院内自救应急演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洪涝发生时患者转运、模拟救援、医疗救治等方面进行演练,通过防汛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各单位面对洪涝灾害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据了解,各单位共开展防汛抗旱应急培训139场,培训人数7513人;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演练133场,参与人数5806人。 同时,各单位加强同气象部门、市防汛办、市委市政府的沟通,及时获取异常天气信息,及时将汛情信息传达给各有关人员和单位,及早应对;加强同县(市、区)各单位交流,对防汛抗旱工作做到时时看、回头看,紧盯防汛抗旱工作不丢;继续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各抢险队伍成员要保持通信畅通,如遇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应对。 (王正勋 侯林峰 刘 佳)
省会医疗卫生机构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丁 玲 朱晓娟 通讯员张晓华 王红岩)这两天,全省多地遭遇大暴雨。郑州遭遇强降水,针对暴雨极端天气,省会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应对,在做好内涝灾害预防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洪涝灾害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因连续降雨,到院就诊不便,为方便病情咨询,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于7月8日12时~10日12时实行线上免费问诊。微信搜索并关注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即可。 7月5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召开防汛应急专题会议,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对防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副科级以上人员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待命,应急小组人员10分钟内全部到位,并带领本周末后勤总值班人员24小时驻守医院。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电梯、配电房、机房等重点部位进水,制订详细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措施;加强配电房等重点区域巡查,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加强医院内部及周边安全巡逻,启动应急预警机制,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督导第三方物业公司做好责任区域内地面清洁、防滑工作,做到全天候不间断清扫积水,防止极端天气带来的次生灾害。 为确保汛情发生时能够有效组织防汛抗洪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更好地保障患者和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订了周密的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汛工作的应急决策,统一协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资源;根据险情实际情况,负责制订抢险方案,保证防汛救援的顺利实施;负责督导落实汛情过后的防疫工作;负责组织恢复生产工作,总结经验,完善、修订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防汛办公室由抢险保障组、医疗保障组、物资保障组、防疫保障组、信息保障组构成,24小时待命,确保遇到突发情况应急响应。该院及时制订防汛抗洪应急措施,并从汛前预警、汛情响应和汛后处置等方面,全链条、全流程进行细化,确保各项措施行之有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确保在防汛期间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就医体验。 在前期物资准备方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未雨绸缪,提前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抽水设备、应急照明等,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汛情做好了充分准备。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的影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一步优化了就诊流程,配备了伞具。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该院安排专人给予协助,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每栋楼宇均设有楼长,负责统筹协调该楼宇的防汛工作;每层每个房间都有专人定时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确保了该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有效保障了医院的安全运行。 河南省儿童医院开展“一院四区”防汛问题隐患排查,重点关注地下室、高低压配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污水管道、院内低洼处的房屋、楼顶电器设备、落水管口、排水系统等,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处理。对院区排涝能力薄弱区域进行排查,建立台账,安排专人重点关注,在相应区域放置应急排水泵,同时对楼顶积水严重区域的落水口安装保护网罩,雨前及时清理杂物,确保落水口畅通。对机房等关键区域、重点部位安装挡水设施20余处,提高防汛能力。各院区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爆管处理、积水处理、停电应急等内容常态化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工作。 郑州市中心医院积极启动暴雨院内应急预案,各科室不断完善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完成信息渠道建设,随时关注天气最新状况,并做好传达工作;在各楼宇入口、存在隐患点配备充足防汛沙袋及防汛物资;安排值班备勤工作,24小时实时巡逻,并根据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种险情;各科室负责人电话保持畅通,24小时待命,紧急情况及时到位;急诊科做好医疗应急救援工作准备。
济源示范区切实加强防汛工作
本报讯 7月5日,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下发通知,切实做好本轮强对流天气及汛期应急防范工作,做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要求,要切实摒弃麻痹大意思想,严格落实“123”和“321”防汛工作机制。委机关班子成员要深入联系单位进行防汛检查,所有人员做好值班值守,24小时在岗,不得脱岗。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属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个过程降雨一个过程降雨地抓,以保过程降雨安全,确保汛期安全。 要强化指挥调度,统筹做好应急抢险、转移避险、人员安置等各项工作。要盯紧预置力量、仓库、大型设备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抗洪抢险、排水除涝、应急发电、应急通信、应急转运等设施设备和检查检修。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要立足应对城市极端暴雨时可能发生的特别重大险情灾情,特别是断路、断电、断网等情况,研究防范应对措施并落实所需抢险救灾物资,大型设备房间、地下空间等应设置挡水设施,备足防汛沙袋。 要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强化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加强抗洪抢险、排水除涝、应急发电、应急通信、应急转运等设施设备配备和检查检修,做好暴雨、台风、雷电、高温等气象灾害以及高空坠物、积水触电、塌方、窨井伤人等汛期风险防范。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从前期各单位报送预案情况看,部分单位重视不够,预案未经研究、责任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优化防汛预案,把具体任务分解到科室、定位到个人,提倡“一张纸”“一张图”预案,多层次制订防汛院内自救、紧急避险等应急处置流程图(路线图),确保预案管用实用;要经常性开展防汛院内自救演练,提升防汛应急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要严格值班值守制度,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坚决守牢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的金标准。各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防汛责任人要24小时开启手机,保持通信联络畅通。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雨水汛情发展变化,及时了解灾害性天气和汛情预警信息,落实应急响应联动措施。要做好汛期医疗服务保障,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调度资源,做好医务人员调配和灾后卫生防疫相关药品、设备等物资储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123”“321”防汛工作要求,视汛情、灾情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抢险和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要进入待命状态或提前预置到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切实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要压紧压实信息报送责任,要第一时间报告,一事一报,随有随报。 (王正勋 侯林峰 卢铁军)
平顶山市舞钢市积极做好汛期应急工作
本报讯 (记者王 平 通讯员段泓涛)连日来,为全面做好卫健系统防汛安全和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在出现灾情时能有效应对,舞钢市卫生健康委未雨绸缪、科学研判防汛形势,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意识,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值班值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舞钢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防汛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防汛队伍,24小时值班值守,备足铁锹、雨衣、照明、沙袋等各类防汛应急物资。 舞钢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参加全市防汛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夯实防汛应急基础;组织各医疗机构开展防汛减灾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治水平,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及时、有序、有效地进行医学救援处置;不定时组织防汛安全隐患全面排查,进一步消除防汛安全隐患。据了解,该市卫健系统20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已成立防汛应急队伍,防汛应急队员300余人。
新乡市辉县市城关卫生院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应对汛期突发事件 本报讯 (记者常俊伟)7月6日,辉县市城关卫生院明确分工,带头行动,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汛期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应对汛期突发事件。 城关卫生院开展防汛物资大排查,备齐救生衣、雨衣、水泵、铁锹等物资,针对全院配电室、电梯井等低洼易淹区域,安排人员做好排水工作。为应急做好后勤保障,党员干部带头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坚守岗位、随时待命。 城关卫生院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深刻内涵,为汛期安全生产筑牢“安全堤坝”。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城关卫生院将继续加大防汛力度,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堤”,用行动诠释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合力打赢防汛“主动仗”,为广大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7月8日,在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进行防汛应急抢险演练。当天,该院开展防汛应急抢险、避险转移演练活动,进一步锤炼应急队伍的防汛综合救援能力,检验医院防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丁宏伟 周 甜/摄 |